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美国人名谜


  共有48165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美国人名谜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2:56:37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2:59:04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收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 13:03:41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3:04:35

1921年 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法国 《苔依丝》
1922年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作家 西班牙 《不吉利的姑娘》
1923年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诗人、剧作家 爱尔兰 《丽达与天鹅》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作家 波兰 《福地》
1925年 乔治·萧伯纳(1856~1950),戏剧家 爱尔兰 《圣女贞德》
1926年 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作家。 意大利 《邪恶之路》
1927年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学家 法国 《创造进化论》
1928年 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作家 挪威 《新娘—主人—十字架》
1929年 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作家 德国 《魔山》
1930年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作家 美国 《巴比特》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诗人 瑞典 《荒原和爱情》
1932年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小说家、剧作家 英国 《有产者》
1933年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作家 俄国 《米佳的爱》
1934年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小说家、戏剧家 意大利 《寻找自我》
1936年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剧作家 美国 《天边外》
1937年 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小说家 法国 《蒂伯—家》
1938年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 美国 《大地》
1939年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作家 芬兰 《少女西丽亚》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3:05:19

1944年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小说家、诗人 丹麦 《漫长的旅行》
1945年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诗人 智利 《柔情》
1946年 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 德国 《荒原狼》
1947年 安德烈·纪德(1869~1951)作家、评论家 法国 《田园交响曲》
1948年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英国
《四个四重奏》
1949年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家 美国 《我弥留之际》
1950年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数学家、哲学家 《哲学—数学—文学》
1951年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瑞典 《大盗巴拉巴》
1952年 莫里亚克  作家 法国 《爱的荒漠》
1953年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英国 《不需要的战争》
1954年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 美国 《老人与海》
1955年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作家 冰岛 《渔家女》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诗人 西班牙 《悲哀的咏叹调》
1957年 阿尔贝·加缪(1913~1960)作家 法国 《局外人》《鼠疫》
1958年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诗人、小说家 苏联 《日瓦戈医生》
1959年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诗人 意大利 《水与土》
1960年  圣.琼.佩斯,作家 法国 《蓝色恋歌》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3:05:57

1961年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说家 南斯拉夫 《桥·小姐》
1962年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作家 美国 《人鼠之间》
1963年 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诗人 希腊 《“画眉鸟”号》
1964年 让·保尔·萨特(1905~1980)犹太人,哲学家、作家 法国 《苍蝇》
1965年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 前苏联 《静静的顿河》
1966年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犹太人,作家 以色列 《行为之书》

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诗人 瑞典 《逃亡》
1967年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诗人、小说家 危地马拉 《玉米人》
1968年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说家 日本 《雪国》
1969年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作家 法国 《等待戈多》
1970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作家 俄罗斯 《癌病房
1971年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诗人 智利 《情诗·哀诗·赞诗》
1972年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作家 德国 《女士及众生相》
1973年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小说家、剧作家 澳大利亚 《风暴眼》
1974年 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作家 瑞典 《乌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诗人 瑞典 《露珠里的世界》
1975年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诗人 意大利 《生活之恶》
1976年 索尔·贝娄,作家 美国 《赫索格》
1977年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诗人 西班牙 《天堂的影子》
1978年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作家 美国 《魔术师·原野王》
1979年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诗人 希腊 《英雄挽歌》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诗人 波兰 《拆散的笔记簿》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3:07:51

1981年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德语作家 英国 《迷惘》
1982年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犹太人,记者、作家 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1983年 威廉·戈尔丁(1911~1994)作家 英国 《蝇王》《金字塔》
1984年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诗人 捷克 《紫罗兰》
1985年 克洛德·西蒙(1913)小说家 法国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
1986年 沃莱·索因卡(1934~)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尼日利亚 《雄狮与宝石》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美国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
1988年 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作家 埃及 《街魂》
1989年 塞拉 Camilo Jose Cela 作家 西班牙 《为亡灵弹奏》
1990年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人 墨西哥 《太阳石》
1991年 内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 南非 《七月的人民》
1992年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诗人 圣卢西亚 《西印度群岛》
1993年 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 美国 《所罗门之歌》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小说家 日本 《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1995年 希尼(1939~)诗人 爱尔兰
1996年 希姆博尔斯卡(女),诗人 波兰
1997年 达里奥·福,讽刺剧作家 意大利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1998年 若泽·萨拉马戈,记者、作家 葡萄牙 《盲目》
1999年 君特·格拉斯,作家 德国 《辽阔的原野》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法国
《灵山》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3:08:24

2001年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英国 《到来之谜》
2002年 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家 匈牙利 《无形的命运》
2003年 库切(1940~)作家 南非 《耻》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女作家 奥地利 《钢琴教师》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 英国 《看房者》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作家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女作家 英国 《金色笔记》
2008年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法国 《乌拉尼亚》
2009年 赫塔·米勒(又译作赫塔·缪勒、赫塔·穆勒),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德国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6:08:25

160 “昌宗累局连北,仁杰褫其裘。”  (美作家)狄克

 

《夜航船》集翠裘

武后赐张昌宗集翠裘,后令狄仁杰与赌此裘。仁杰因指所衣紫拖袍,后曰:「不等。」杰曰:「此大臣朝見之服也。」昌宗累局连北,仁杰褫其裘,拜恩出,赐与舆前廝养。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6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6:11:21

菲利普·狄克

 

英文全名:Philip K. Dic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菲利普·狄克

中文译名:菲利浦?狄克
生卒年:1928.12.16—1982.3.2
简介:美国科幻小说家,除了现在仍在发行的38本书外,他还写了约121篇短篇小说,目前至少有八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银翼杀手》《宇宙威龙》《黑暗扫描仪》《异形终结》《强殖入侵》《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预见未来》(2007年4月27日美国首映)。虽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Stanis?aw Lem, Robert A. Heinlein and Robert Silverberg等人的赞赏,但却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认同,屡遭退稿,穷困潦倒,直到他去世后才渐渐被人们认可。他在作品中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性的科幻作品,却被大学退学,曾五次离婚,被怀疑精神失常而送进戒毒中心。
风格与题材:狄克的作品开了数字朋克(cyberpunk)题材的先河。前期很多作品发生的地点安排在加州,社会背景多设定为由垄断公司独裁政府控制的混乱而道德沦丧的社会,以揭露现实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后期的作品,如《黑暗扫描仪》(A Scanner Darkly)和VALIS,则关注毒品妄想症精神分裂症宗教神学,而这些描绘其实源自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
平行宇宙(Alternate universes) 和拟像(simulacra)是他作品的常见题材。长篇小说《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创造了一种新的科幻题材----并行宇宙(alternative history),也因此获得1963年雨果奖(Hugo Award)最佳长篇小说。《警员说:流吧!我的眼泪》(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位名人,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醒来,面对的是一个外观完全相同的世界,而在这里他不再是个名人,甚至没有任何人认识他。这篇小说赢得1975年约翰?坎贝尔纪念奖(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最佳长篇小说。“我想把我爱的人都写进我构想的虚拟世界中,而不是这个现实的世界,现实世界不合我的标准。”狄克在创作的作品时说道,“在我的小说中,我甚至质疑这个宇宙的真实性,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宇宙是不是真实的,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们自己是不是真实的。”("I want to write about people I love, and put them into a fictional world spun out of my own mind, not the world we actually have, because the world we actually have does not meet my standards," Dick wrote of these stories. "In my writing I even question the universe; I wonder out loud if it is real, and I wonder out loud if all of us are real." )

狄克的故事常堕落为看似荒谬的幻想,角色们发现他们每天生活的世界是个假像,产生自外部的实质世界或者是虚幻的回忆中。“所有他的著作开始于没有一个单独、客观存在的真实这个基本假设。”Charles Platt写道:“所有东西感觉上都不太对劲,脚下的地板很可能会突然移动,主角可能发现自己曾活在某人的梦中,或是他可能进入某种毒品诱发的状态而感觉比在真实世界还要好,亦或者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中。”“在狄克的书中没有英雄事迹,”Ursula K. Le Guin这么说:“但有着许多英雄,就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所说的那些诚实、仁爱、坚强的平凡人。”

当有人也写下这种有特色的论点和妄想狂的风格时,有时候我们会形容它是“有狄克特色的("Dickian" or "Phildickian")”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7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1 16:12:00

菲利普·狄克-早年生活    
菲利浦?狄克和他的双胞胎妹妹珍?狄克(Jane Charlotte Dick)提早了六个星期诞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市(Chicago, Illinois),父母亲为约瑟?艾德格(Joseph Edgar)和桃乐西?狄克(Dorothy Kindred Dick)。根据各种描述,桃乐西无法恰当地养育及照顾这对新生儿,就在他们出生的三个礼拜后珍被电毯严重灼伤。狄克的父亲是一个假冒的美国国务院农业部门的调查员,他取出人寿保险证书,接着一位保险约雇的看护就被派遣到他们家,护士一看到营养不良的菲利浦和受伤的珍就立刻将这两个婴儿送往医院,但是珍在途中就死亡了。双胞胎妹妹的去世深深地影响狄克的写作、人际关系和人生的观点,造成他作品中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双胞胎幽灵”。

后来他们全家搬往了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但在狄克五岁那年父亲被调往内华达州雷诺市(Reno, Nevada);母亲桃乐西拒绝搬往,因此父亲对于孩子的监护权起了争执。狄克的母亲决定独自扶养他长大,于是又搬到华盛顿(Washington)——他母亲找到工作的地方。狄克在1936到1938年间就读于约翰?艾通小学,完成二到四年级的学程。他经常旷课,并在写作结构的课程得到最低分(C),即使有个老师曾谈到他“在说故事上展现兴趣与能力”。1983年六月,桃乐西和菲利浦搬回加州(California)。

狄克进入加州的柏克莱中学,然后短暂地在柏克莱(Berkeley)大学攻读德语,但在完成任何课程之前就退学了。他推销自己的履历并当上一个音乐节目的DJ,然后在1952年卖出他的第一篇小说,大约就是从那时开始全职写作。1950年代对狄克来说是一段困苦中求生存的日子,以至于他曾这么说:“我们甚至付不出图书馆借书逾期的罚款。”他回想着1960年代初期在加州的反文化运动,对垮掉派诗人和共产党表示同情。There is some dispute regarding the latter and Dick later admitted to being literally thrown out of at least one of its rallies.狄克反抗越战因此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列档监察的对象。

1963年,狄克靠著高堡奇人这篇小说赢得雨果奖,当科幻界对这位天才喝采时,在文学界整体而言并不受到赏识,因此他的书只能出版于廉价的科幻出版社,结果就算他在后面几年经常性的出版小说,仍旧得持续在金钱和心理上挣扎著,甚至到了晚年他还是一直有财务上的困扰。在1980年的短篇故事选集The Golden Man的序言中他写道:

“好几年前,当我病的时候,海莱茵(Robert A. Heinlein)提供他所能给我的一切帮助,而当时我们不曾谋面;他总是打电话鼓励我并问我身体是否安好,他还想为我买台电动打字机,愿上帝祝福这位世间少有的真正绅士,即使我不认同他作品中的构想。有一次我欠政府许多税金,完全筹不出钱来,是他借我这些钱,我真的很感激海莱茵和他的妻子,为此我献上一本书作为感谢。罗伯特?海莱茵是个英俊的男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并有着军人的姿态;你可以说他有军事背景,甚至是他的发型。他知道我是个精神错乱的怪人,但当我和我的妻子陷入困境时他仍然会帮助我们。这就是最好的人性所在,这就是那位我所喜爱的人。”
狄克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者,举凡宗教、哲学、玄学、新诺斯底主义(neo-Gnosticism)他都有所涉略,这些元素也常出现在他的故事里。他一生中出版的最后一本小说叫做The Transmigration of Timothy Archer,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许多作品是出版在他去世后。


 狄克和他的幻想

我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何谓真实? 许多我的故事和小说里讨论著精神病患的心态和毒品诱发的状态,借由我能呈现一个多重宇宙的概念,而不是单一的宇宙。音乐和社会学都是我小说中的题材,也是基本的政治倾向,尤其是我曾写下关于法西斯主义 (fascism)与我对它的畏惧。——Philip K. Dick

在他青少年时期,大约是十三岁那时,狄克持续整个礼拜反覆的梦到,他梦到他在书店试著从Astounding杂志里找个议题,当他找到这个议题时却总会包含在The Empire Never Ended这篇故事里,而这篇文章总会向他透露出这个宇宙的秘密。当这个梦一再重复时,他所阅读寻找的那叠杂志越来越薄,但他从来没有把它整叠看完。最后他变得渴望,探索杂志世界让他狂热(like the Lovecraftian Necronomicon, promising insanity to its readers)。很快地在那之后这些梦就停了,但是这句“The Empire Never Ended”将出现在他之后的作品中。

1974年2月20日,他从一次拔智齿时的麻醉负作用影响下康复过来。他应门接下一份附加的止痛药,并注意到那位送来这包药的女人身上戴著一个他称为"vesicle pisces"的吊饰。当她离开后,狄克开始感到奇怪的幻觉,虽然一开始他归咎于止痛药,但持续几周的幻觉让他认为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受到一种超自然的理智入侵我的意识,好像是我已经完全发疯了,然后突然之间我又变得头脑清楚。”狄克对Charles Platt说道。

遍及1974年的2月和3月,他接收到一连串的幻觉,并总括的称之为2-3-74(为2月/3月1974年的速记法)。他描述一开始是由许多雷射光线与几何图形组合成的图像,其间偶尔会瞥见耶稣和古罗马,当影像变得越长越频繁,狄克开始声称他活在双重人格之下,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多马(Thomas),多马是西元一世纪时受到罗马帝国迫害的基督教门徒。尽管狄克的过去和持续吸食毒品,他接受这些幻觉成为现实,并相信自己曾接触某种上帝的本质。——VALI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 16:14:17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