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儒林外史》人名谜


  共有15049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儒林外史》人名谜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0:01:06

55 “潇湘烟淡月明时”(《儒林外史》人物/卷帘)景兰江

 

    汪 端《兰》
春在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时。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6:18:28

56 “事无不可对人言”(《儒林外史》人物)胡密之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6:56:10

57 矫枉过正(《儒林外史》人物)匡大

 

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6:58:37

58 王孙满以为大小轻重,未可问也。(《儒林外史》人物)向鼎

 

《史记 楚世家》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锺鼓之间。伍举曰:“原有进隐。”曰:“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原也。”於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於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 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桀有乱德,鼎迁於殷,载祀六百。 殷纣暴虐,鼎迁於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 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 昔成王定鼎于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左传》: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1 0:49:46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03:31

59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儒林外史》人物)丁言志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1 0:50:18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05:50

60 大我小我(《儒林外史》人物)余有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1 0:50:58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12:14

61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儒林外史》人物)季遐年

 

《庄子·逍遥游》-原文
  
(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 
 
 庄子
且夫水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三)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四)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後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开头和结尾,蟪蛄不知道一年中有春有秋。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当作春,以五百年当作秋;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年当作春,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汤问棘是这样的。不生草木的极荒远之北,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之类一样。宋荣子轻蔑地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12:38

  
 
 


《庄子·逍遥游》-赏析1
  
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接下来,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打了一系列的比方。先以水与舟的比喻,说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如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是为了证明:大鹏的高飞南迁,凭借的是九万里的大风,这还是“有所待”的,没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没有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自由境界。接着,作者又童话般地叙述了蜩(即蝉)和学鸠(小鸟名)对大鹏的嘲笑。蜩和学鸠局促的天地、渺小的见识,自鸣得意的口吻,以及它们毫无自知之明的对大鹏的奚落和嘲笑,本身就表现了它们的可怜和可笑,从而也有力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下文的朝菌、蛄与冥灵(大乌龟)、大椿的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的比喻等,自然就说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作了这一系列的比喻,是为了说明:这些人和物之间小大之辨十分明显,但都毫无例外地没能达到超脱一切的“逍遥游”的境界。 

文章的第二段,从“汤之问棘也是已”到“此小大之辩也”止,大意是说:商汤王问他的臣子棘:“上下四方有极限吗?”棘回答说:“无极之外,又是无极。在那不毛之地的北方,有一个广漠无边的大海,就是天然的大水池。那里有一条鱼,它的宽度有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它乘着羊角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越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飞往南海。沼泽里的小麻雀讥笑它说:‘它要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而上,不过几丈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最好的飞翔了。而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啊!” 

这一段,假托古人的话,再一次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雄奇壮观地展翅南飞,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段描写,内容上与上文有明显重复之处。这种写法在一般散文家笔下很少见到。其实这正是庄子的有意之笔。《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第三段从“故夫知效一官”至“圣人无名”,在进行了上述那一番奇异无比的比喻和描述之后,逐次展开了对处于不同思想境界的几种人的描写和评论。庄子告诉我们: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他们虽然自我感觉都不错,但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宋荣子禁不住要嘲笑他们。宋荣子能做到让全社会都赞誉他,却不会因此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批评他,也不因此而沮丧。能认清自身和外界的区别,明白光荣和耻辱的界限。但也不过如此罢了,虽然他对于社会不去计较什么,但仍有未达到的境界。庄子接着又告诉我们:列御寇这个人能够驾风而行,轻巧极了,他飞行一次,十五天以后能回来。他对于求福的事,并没有专心专意去追求。但他虽然可以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靠和凭借的。庄子设想:如果能够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好阴阳风雨晦明这“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那么他还要依靠和凭借什么呢?所以他的最后结论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三句翻成现代汉语就是:修养高的人,会忘掉小我;修养达到神秘莫测境地的人,不再去建功立业;修养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更连任何名位都不追求了。到这里,全篇的中心思想和盘托出,使人豁然开朗。原来,按照庄子的看法,不但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们只是小知小见,没有达到“逍遥游”,就连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仙人列御寇,由于仍不得不有所依靠和凭借,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即绝对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十分漂亮,代表着他非凡的文学成就。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段。除了想像丰富、形象逼真之外,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也是非常突出的。这篇千古妙文,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很像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道“异观”。

《庄子·逍遥游》-赏析2
  
此文纵横驰骋,时而述及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时而述及低飞数仞的蜩、学鸠、斥鴳;时而述及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时而述及短命的朝菌、蟪蛄;时而述及具备世俗小德的官长君主,时而述及超尘脱俗的宋荣子、列子。凡此种种,其间虽有大小之分,而小者不及大者,但在庄子看来,即使是德大者如腾空高飞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子,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只有因循自然而游于无穷的时空中,才是“逍遥游”。这种观念落实到现实社会中,就是要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唯其如此,才能达到悠闲自得的逍遥游境界。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本文充分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点。作者极尽其讽喻之能事,使文章显得澜翻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其讽喻的手段大致有如下数端:一是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如鲲之变化、海运鹏徙、蜩鸠讥笑等等,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富有传奇色彩。二是多方引用古代言论,如《齐谐》的记载、汤问之传说等等。这些言论虽与其寓言的题材相似,但由于言出有据,所以穿插在寓言中,具有一种相互印证、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三是随时随地设譬取喻,如用积水负舟来喻说大鹏高飞培风,用外出备粮来喻说智之大小以讥刺二虫等等。其比喻丰富多彩,贴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并使其文更显得斑驳陆离。值得指出的是,庄子此文也注意广泛采摭现实材料,如述及才德时,低至小官,高至君主,超脱如宋荣,得道如列子,无不择取。其文章如此虚实相间,充分表明了其种种讽喻实为现实而设,而并不是无目的的空谈。   

《庄子·逍遥游》-浅析《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已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

  “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无己”说说容易,实际无法做到。比如庄子就没能“无己”。他虽然醉心于作绝对自由的“至人”,但念念不忘的仍是不自由的人世,尽管他所追求的是在人世的无为。所以接下来他又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展开了第二部分的论述。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泻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能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她从不“以物为事”,但是能够“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旁礴万物以为一”,能够“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在这样无为而逍遥的神人面前,“弊弊焉以天下为事”的尧、舜之流又怎么能不感到“窅然丧其天下”,因而不得不让天下于许由呢?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 庄子作品具有“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的艺术成就。《逍遥游》更是如此。这里只谈主要的两点。
  首先是“洸洋自恣以适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想像。这种“洸洋自恣”的想像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而且更主要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树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物事,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

  在庄子的笔下,鱼可以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可以自视甚高,互相嘲笑;人可以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像的境界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除了庄子又有谁创造得出呢?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姑射山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美丽形象,将那种境界人格化、具体化,使人明知其假,宁信其真。把自己的缥缈幻想写得这样实在,这样美妙,除了庄子,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庄子随心所欲地想像出这些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大鹏必须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难想见;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为、无己,在“无何有之乡”去作逍遥游! 其次是炽烈而隐蔽的情感。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庄子耽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庄子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所以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背后有深深的苦闷,虚幻的“无何有之乡”产生于对人间世的绝望,他追求着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

  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中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把那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写得那样美丽绝伦,其中不正燃烧着他那炽烈的、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火吗?还有,他虽然提出应该“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这里还有必要提到大鹏这个形象。尽管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但是却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用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比较想像: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这种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19:39

62 “端的是男儿”(《儒林外史》人物)庄非熊

 

神童诗全集
著者:汪洙 (北宋)

有感於对古代启蒙作品之不断完善,充分认识,批判地阅读,工作之余,决定将《神童诗》编撰成善本以享读者,冠名《神童诗全集》。且摘录几篇正、反方面的评论文章,供读者参考。相传《神童诗》共三十四首,根据各种版本考正,整理成四十八首。对一些明显的错别字,给予了更正。对一些有争议的字,从历史的适时、实际出发,给予了合理的校正,但在引用的附录中保留了一些岐义字供读者参考。从学术角度出发,摘编了一些作者的原创文章,作为本书的附录共十篇,尤其是附录八、九、十,三篇文章,似与本文无关,仅供读者广泛参考对比。各位原创作者,望以版权见谅为感。不足之处,望读者斧正,亦可在论坛中指出,以使此书更完善。
编者:森原 2006-05-6

1、劝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劝学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劝学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4、劝学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劝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劝学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劝学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8、劝学  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9、劝学  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10劝学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11劝学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12劝学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13劝学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14劝学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生雷。
15劝学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16状元   玉殿传金榜,君恩与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17言忠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18帝都  宫殿岧峣耸,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19帝都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20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1早春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枝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22春游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23暮春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寒食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25清明   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26纳凉   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递荷香。
27秋夜  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28中秋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29秋凉   一雨初收霁,金风物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30七夕   庭下陈瓜果,云端望彩车;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31登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32对菊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33立冬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34冬初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云物望中详。
35季节  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36除夜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37清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38桃花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39梨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40李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41芙蓉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42梅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43梅花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44翠竹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45四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46消遣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47幽居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48四季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附录一、 《神童诗》 一卷 (摘自:国学入门)
旧传宋代汪洙撰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7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29 7:22:44

6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儒林外史》人物)余有达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话说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 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贾母唤了他去,吩咐不许送往家庙中.贾琏无法,只得又和时觉说了,就在尤三姐之上点了一个穴,破土埋葬 . 那日送殡,只不过族中人与王信夫妇,尤氏婆媳而已.凤姐一应不管,只凭他自去办理.因又年近岁逼,诸务猬集不算外,又有林之孝开了一个人名单子来,共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 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们好求指配.凤姐看了,先来问贾母和王夫人.大家商议,虽有几个应该发配的,奈各人皆有原故:第一个鸳鸯发誓不去.自那日之后,一向未和宝玉说话,也不盛妆浓饰.众人见他志坚,也不好相强.第二个琥珀, 又有病,这次不能了.彩云因近日和贾环分崩,也染了无医之症.只有凤姐儿和李纨房中粗使的大丫鬟出去了,其余年纪未足.令他们外头自娶去了.
  原来这一向因凤姐病了, 李纨探春料理家务不得闲暇,接着过年过节,出来许多杂事, 竟将诗社搁起.如今仲春天气,虽得了工夫,争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慌的袭人等又不敢回贾母,只百般逗他顽笑.
  这日清晨方醒, 只听外间房内咭咭呱呱笑声不断.袭人因笑说:"你快出去解救, 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膈肢呢."宝玉听了,忙披上灰鼠袄子出来一瞧,只见他三人被褥尚未叠起,大衣也未穿.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 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却仰在炕上, 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宝玉忙上前笑说:" 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助力."说着,也上床来膈肢晴雯.晴雯触痒,笑的忙丢下雄奴, 和宝玉对抓雄奴趁势又将晴雯按倒,向他肋下抓动.袭人笑说:"仔细冻着了." 看他四人裹在一处倒好笑.
  忽有李纨打发碧月来说:"昨儿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帕子忘了,不知可在这里? " 小燕说:"有,有,有,我在地下拾了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出来晾着,还未干呢."碧月见他四人乱滚,因笑道:"倒是这里热闹,大清早起就咭咭呱呱的顽到一处." 宝玉笑道:"你们那里人也不少,怎么不顽?"碧月道:"我们奶奶不顽,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宾住了.如今琴姑娘又跟了老太太前头去了,更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 又更寂寞呢.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正说着,只见湘云又打发了翠缕来说:"请二爷快出去瞧好诗."宝玉听了,忙问:" 那里的好诗?"翠缕笑道:"姑娘们都在沁芳亭上,你去了便知."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见他来时,都笑说 :"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 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湘云笑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宝玉听着,点头说 :"很好."且忙着要诗看.众人都又说:"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的." 说着,一齐起来,都往稻香村来.宝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纸上写着<<桃花行>>一篇,曰: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因问:"你们怎么得来?"宝琴笑道:" 你猜是谁做的?"宝玉笑道:"自然是潇湘子稿."宝琴笑道:"现是我作的呢."宝玉笑道 :"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宝钗笑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 之媚语."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 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听说,都笑了.
  已至稻香村中, 将诗与李纨看了,自不必说称赏不已.说起诗社,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 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 因又大家拟题.黛玉便说:"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宝钗道:"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须得再拟."正说着,人回:"舅太太来了.姑娘出去请安."因此大家都往前头来见王子腾的夫人,陪着说话.吃饭毕,又陪入园中来,各处游顽一遍.至晚饭后掌灯方去.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 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合家皆有寿仪, 自不必说.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行礼.黛玉笑向众人道:"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 ,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虽不摆酒唱戏的,少不得都要陪他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顽笑一日,如何能得闲空儿."因此改至初五.
  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 便有贾政书信到了.宝玉请安,将请贾母的安禀拆开念与贾母听,上面不过是请安的话,说六月中准进京等语.其余家信事务之帖,自有贾琏和王夫人开读. 众人听说六七月回京,都喜之不尽.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儿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日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 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众人不敢违拗,只得回房去另妆饰了起来.五人作辞, 去了一日, 掌灯方回.宝玉进入怡红院,歇了半刻,袭人便乘机见景劝他收一收心,闲时把书理一理预备着.宝玉屈指算一算说:"还早呢."袭人道:"书是第一件,字是第二件. 到那时你纵有了书,你的字写的在那里呢?"宝玉笑道:"我时常也有写的好些,难道都没收着?"袭人道:"何曾没收着.你昨儿不在家,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 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依我说,从明日起,把别的心全收了起来,天天快临几张字补上.虽不能按日都有,也要大概看得过去."宝玉听了,忙的自己又亲检了一遍, 实在搪塞不去,便说:"明日为始,一天写一百字才好."说话时大家安下.至次日起来梳洗了,便在窗下研墨,恭楷临帖.贾母因不见他,只当病了,忙使人来问. 宝玉方去请安,便说写字之故,先将早起清晨的工夫尽了出来,再作别的, 因此出来迟了.贾母听了,便十分欢喜,吩咐他:"以后只管写字念书,不用出来也使得 .你去回你太太知道."宝玉听说,便往王夫人房中来说明.王夫人便说:"临阵磨枪,也不中用. 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这一赶,又赶出病来才罢." 宝玉回说不妨事. 这里贾母也说怕急出病来.探春宝钗等都笑说:"老太太不用急.书虽替他不得,字却替得的.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就完了.一则老爷到家不生气,二则他也急不出病来."贾母听说,喜之不尽.
  原来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肯分心,恐临期吃了亏.因此自己只装作不耐烦, 把诗社便不起,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探春宝钗二人每日也临一篇楷书字与宝玉,宝玉自己每日也加工,或写二百三百不拘.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 这日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混的过了.谁知紫鹃走来,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 又亲自来道谢.史湘云宝琴二人亦皆临了几篇相送.凑成虽不足功课, 亦足搪塞了.宝玉放了心,于是将所应读之书,又温理过几遍.正是天天用功,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踏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宝玉听了,便把书字又搁过一边,仍是照旧游荡.
  时值暮春之际, 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
  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 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 便说:"这话说的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众人来看时, 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 >>,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 <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 "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样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 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香,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
  南北各分离.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
  春再见隔年期!众人笑道:"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不算得 ."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ゃ.飘泊亦
  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 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
  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
  江北一般同, 偏是离人恨重!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 "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
  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
  力, 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笑道: "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付白卷子的又怎么罚?"李纨道:"不要忙,这定要重重罚他.下次为例."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 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 单他有这个不成?我不管,我且拿起来."探春道:"紫鹃也学小气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着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拔セ子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笑道:"果然."因回头向翠墨笑道:"你把你们的拿来也放放."翠墨笑嘻嘻的果然也取去了.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セ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 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 , 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大家都仰面而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一时丫鬟们又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顽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セ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セ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セ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 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气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セ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バ眼说:"有趣, 有趣. "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 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 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 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 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 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 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黛玉说:"我的风筝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宝钗说:"且等我们放了去,大家好散."说着,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黛玉回房歪着养乏.要知端的,下回便见.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01 1..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