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人肉搜索


  共有167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人肉搜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人肉搜索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28 10:14:34

“寻声宛转空台榭”(新词)人肉搜索/汪炜文   

   肉 ròu 【名】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voice〗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黄仲则诗“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纤云微荡月沉海,列宿乱摇风满天。谁人一声夜子歌,寻声宛转空台榭。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1 1:14:4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28 10:37:24

关于人肉搜索

什么是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与刺青、美白、护肤、减肥等直接在人肉上施行的种种行为无关。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某某门背后的真相,为某三某七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可以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探寻并发现最美丽的丛林少女,最感人的高山牧民,最神秘的荒漠洞窟,最浪漫的终极邂逅…… 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谷歌为什么要创建人肉搜索引擎?

谷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根据本地需求改进用户的搜索体验。谷歌很早就意识到,自发的、分散的、有意或无意的人肉搜索行为早在中国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存在并茁壮成长着。中国互联网界发生的几乎每一起重大事件,尤其是娱乐性事件,都有可能成为人肉搜索技术的试金石。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使广大网民在最短时间内赶超人肉搜索的世界水平,谷歌决定投入巨资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人肉搜索引擎。

谷歌人肉搜索引擎有哪些特点?

  • 规模最大:第一期工程拟招募人肉搜索志愿者2500万名,完成后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人肉搜索引擎。
  • 创新最多:256项专利技术,1024篇相关论文,4096次用户调研,65536轮预览版测试。
  • 领域最全:搜索范围涵盖娱乐、影视、体育、社会、名人、百姓、历史、地理、物种、太空等领域。
  • 速度最快:平均查询响应时间32秒。
  • 挖掘最深:曾在预览版测试中,用时128秒,成功定位了中国大陆生产的第一只自动冲水马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6 20:44:57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11:39

◇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1 1:13:4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37:02

《续诗品》袁枚

△结响

  金先於石,馀响较多。竹不如肉,为其音和。诗本乐章,按即当歌。将断必绩,如往复过。萧来天霜,琴生海波。三百绕梁,我思韩娥。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5:08:50

    《乐记》说:“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

    廉肉:指乐声的高亢激越与婉转圆润。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8 14:01:19

如何理解魏晋士人之“啸”?

  作者:李珺平
简介:李珺平,男,陕西西安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作者按:本文为2004年7月"文明冲突与文化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加拿大)主题演讲之一。

  如果不破译潜藏在魏晋士人意味深长之"啸"背后的密码,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爱啸、善啸的原因,就无法解释其怪诞的生命和生活行为,也无法理解这一"非常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

  生活在"非常时代"的魏晋士人,其生命和生活行为极为独特。他们的喜好,最让人过目不忘者,有三:服药饮酒;栽种松菊;啸。服药饮酒,前贤鲁迅及北大教授王瑤都做过精彩论述,而栽种松菊,笔者亦曾在《松菊崇拜与魏晋士人心态》涉及,【1】此专论啸。

  一

  与服药以延生、饮酒以避世,栽种松菊以隐身不同,啸,主要用来传情达意。

  动物之基本情绪发为鸣叫,人的基本情绪发而为"啸"。

  魏晋士人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之说,原因在于,"肉"(喉、嗓、唇、齿等)发出的声音比丝(琴、瑟)、竹(笛、箫)更"近自然"。【2】这里,肉即自然,指自然人的肉体器官及内在血气。肉声,如啸、叫、咆哮、嚎、鸣、歌、吟、咏等,在魏晋士人看来就是最自然的人声。它不仅可以曲尽其妙地传情达意,而且本身也是感情意念最自然的流露。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云"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就将人声所包含的音乐因素赋予肉体的自然血气。【3】音声越接近肉(喉、嗓、唇、齿),就越接近自然,也就越真诚、越感人。因此,发自口、齿、唇、舌、喉、嗓的声音是人感情意念最自然的表达,绝非丝、竹之类物质音声所能比拟。

  对魏晋士人来说,最能抒发内在积郁的口唇之声,非啸莫属。

  啸者,肉声也,与叫、咆哮、嚎、鸣、歌、吟、咏相通。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人乐则叫,怒则咆哮,哀则嚎,喜则鸣,则歌,则吟,则咏......,无不与啸有关。叫、咆哮、嚎、鸣、歌、吟、咏在内(未发),是情绪情感的酝酿与萌动;在外(已发),则形于声。这样,与叫、咆哮、嚎、鸣、歌、吟、咏等相通的啸,就成为人类感情意念最早的本能性体现。

  啸,《诗经》已出现。《召南·江有汜》有"其啸也歌",《小雅·白华》有"啸歌伤怀",都将啸与歌连在一起。楚辞中亦有。如《招魂》云:"招具该备,永啸呼些。"啸与呼相属。淮南小山《招隐士》云:"猿群啸兮虎豹嚎。"啸与嚎相连,互文以见义。至于《楚辞·哀郢》的"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淮南子·道应训》的"前呼邪许,后亦应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等,虽未出现啸字,但其中的"颂"、"呼"、"歌"等,也都是与之相关的叫、咆哮、嚎、鸣、歌、吟、咏行为的或规整、或凌乱的表述。

  二

  啸在魏晋蔚为大观,典籍多有记载,是士人最别致的生命和生活行为。

  《世说新语·栖逸》云: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郏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遒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4】

  据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云,此真人即孙登。阮籍之长啸,冠绝魏晋,但在孙登面前,却稍逊一筹。孙登对阮籍所陈述之无为、有为之事,一概不感兴趣,独对其长啸大为赏识,可谓知音。

  《世说新语·任诞》:

  刘道真年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姆,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姆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余半,乃还之。【5】

  看来,此老姆亦为知音。她从歌啸之音声,察知了常在草泽中打鱼的刘道真志存高远,非久居人下之人的心理活动,故连杀二豚,让其尽饱而归。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遒尝暂寄人空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6】

  王子遒因他人不理解自己的种竹行为,以啸咏来表达内在的轻蔑。

  《世说新语·简傲》: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7】

  可见,啸歌似亦不分场合,在帝王坐席上亦可。

  《世说新语·简傲》: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8】

  啸咏还是一种自视甚高的表现形式。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遒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遒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9】

  爱竹并对之讽啸,抒发由衷之情意,是王子遒的癖好。王子遒身份高贵,性格狷介,感情外露,欣赏的正是主人"令左右闭门"的极端行为。

  郭璞《游仙诗》:

  啸傲遗俗,罗得此生。【10】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11】

  郭璞隐逸山中,也经常傲啸或静啸,来宣泄情志。

  陶渊明之善啸,亦传为历史佳话。

  《归去来辞》: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12】

  "舒啸"与"赋诗"并举,可知二者相通,都是感情意念的发摅方式。

  《饮酒》第五: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13】

  在东边有窗槛的房屋廊檐下,面对南山,傲然长啸,多么舒心!

  很明显,啸,亦是陶渊明生命和生活样态的突出标志。

  在阮籍、陶渊明之间,魏晋有一著名大赋,名曰《啸赋》,为士人成公绥所作,被收入《昭明文选》,专言啸的特点、性质、种类、场合、威力等等。

  三

  如前可见,啸有长啸、歌啸、啸咏、啸歌、讽啸、静啸、舒啸、傲啸等多种。

  这些啸?其发音方法如何,实际声音怎样?恐怕只有魏晋人最清楚。

  借助资料,我们只能大致了解。

  许慎《说文》云:"啸,吹声也。"段玉裁注:"啸,蹙口而出声也。" 由此推测,东汉及其以前的啸,主要是吹气发声的口技(俗称打口哨)。必须说明,这种对啸的理解,充其量只能代表东汉及其以前人的看法。因为,许慎所讲的啸,是经段玉裁解释的。而段玉裁的解释,其依据来自《诗经·召南》条下郑玄的笺注。许慎、郑玄是东汉人,段玉裁是清代人,因而,这些对啸的理解,便只能是清代人对东汉及其以前人的啸的看法。

  魏晋以后,士人之啸,似有不同。它不仅是吹口哨,除此之外,似乎还包含着带有喉、嗓等血气成分的叫、咆哮、嚎、鸣、歌、吟、咏之声在内。《资治通鉴》齐建武四年"吹唇"注:"吹唇者,以齿啮唇,作气吹之,其声如鹰隼。其下者,以指夹唇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这里的"吹唇"、"啸指"如果指的是啸,那么,啸在魏晋士人那里,便至少应该有"唇吹"、"以指夹唇吹"等数种方式。

  依"吹唇"注的解释,对啸来说,"吹唇"是一种相对高级,有一定难度,且含有喉、嗓之音的吹声(或叫、咆哮、嚎、鸣、歌、吟、咏声),因为,若仅以牙齿咬住嘴唇,再用气流冲开,而不带有喉、嗓之音的协同与共鸣,是很难发出"如鹰隼"一般的声音的。至于那种仅以手指"夹唇"吹出的声音,之所以被叫做"啸指",是因为,它才是类似于口哨的吹声--这种吹声,若与"吹唇"相比,明显低一个层次,故被称为"其下者"。

  如上解释,成公绥(231-273)《啸赋》也可证明。

  《啸赋》云:啸,"发妙音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又云:"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14】可见,啸,主要是利用唇、齿等部位,并借喉、嗓之气来发声的;所发之声,有妙音,有哀音;其响,有抑扬,有婉转;其气流,有丰满,有充沛。这里,关键部位是喉、嗓。因为,仅用口、唇、齿,固然可以吹出口哨,但如果没有喉、嗓之音的协同与共鸣,将很难发出能"闻数百步"、或"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那样的响声,更不能发出清厉、激越、寥亮之音声。

  魏晋士人之啸,还伴有形体动作。《啸赋》云:"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15】"喟仰"是仰头(浩叹),"抃\"是拍手,"抗首"是举头,"嘈长"是声音悠长。看来,啸者不仅要协调口、唇、齿、喉、嗓的功能,还要伴随头、手的某些动作,才能将昂扬(冲郁)、悠长、起伏的啸声发摅出来。又云:"百兽率舞而抃\足,凤凰来仪而拊翼。"【16】"抃\足"指摹仿兽类顿足的行为,"拊翼"指摹仿鸟类舞弄羽毛、煽动翅膀的样态。可见,啸者兴酣,常会不由自主地摹仿兽、鸟动作。

  这让人想起了既有声音又有动作的驴鸣。

  驴鸣,亦是魏晋士人之爱好。

  《世说新语·伤逝》:

  王仲宣(粲)好驴鸣。既葬,文帝(曹丕)临其丧,顾与同造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17】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痛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18】

  学驴叫,今必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当时却是士人的脱俗、雅致行为。

  曹丕身为帝王,倡议众人以驴鸣为王粲送行,孙子荆临丧为王武子驴鸣,这说明,好驴鸣者,不在少数。因此,驴鸣想必是一种极端的、"另类"的啸。

  驴鸣,作为一种叫声,似更能体现啸的特征。它不是撮口而呼的或简单或婉转的口哨,而要求喉、嗓、口、舌、唇、齿、胸、腹等部位相互协调、联合行动,先将能量收束、凝聚一起,再通过冲口而出的爆发力,刹那间向平空震响,成为一种连珠炮般的霹雳。毫无疑问,它还要求伸颈、耸肩、跺脚以及复杂的面部动作与之配合。

  如果驴鸣确实与啸相通,或者说,是啸的一种极致,那么,成公绥将啸描摹为"胡马"之嘶、"鸿雁"之鸣--"奏胡马之长嘶,向寒风之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19】就好理解了。《啸赋》还说,长啸的效果是:"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彭濞而奔壮";【20】"硼硠震隐,訇磕磱嘈,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21】试想,若没有喉、嗓等血气之声的协助,没有复杂、得体的动作伴随,没有能量的瞬间凝聚和突然释放,仅靠口、唇,怎么能吹出如此畅快巨大之威力?

  虽不能说所有啸都像驴鸣那样有血气,那样勃勃旺盛,那样夸张,但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啸是这样的。否则,我们将很难解释阮籍之啸"闻数百步",孙登之啸如"数部鼓吹",使"林谷传响",也很难解释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东轩"而"傲啸"那痛快淋漓、自由自在的宣泄行为。

  当然,啸肯定也包含那些或尖利或低吟,或津津有味或若有所思的口哨声。例如,阮籍席间啸歌,刘道真草泽歌啸,王子遒对竹啸歌、讽啸,谢万北征啸咏,郭璞山涧静啸等,似不可能吹出如霹雳爆发或雷霆轰鸣的音声,恐怕不过是一种独特的口哨,聊以达意罢了。

  啸,又是一种不立文字,没有曲牌、曲调的纯自然音声。魏晋士人爱啸,但未留下像诗、词、曲、赋那样千古流传的文字之作,其原因就在这里。《啸赋》云:"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22】又云:"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23】这说明,不管啸、驴鸣、吹口哨,还是叫、咆哮、嚎、鸣,作者大都遂心率意,即发即止,而不立文字。因为,作者一旦被文字所拘,发泄便难得自然、自由、痛快。由此,啸便成为一种来自心灵,能"因形"、"随事"、"应物"以"创声"、"造曲",又能像行云流水一般抒情达意的自然音声了。

  四

  啸有多大能量?难以确知。

  但《世说新语》云阮籍"啸闻数百步","寥然长啸,韵响寥亮"。又云孙登作啸,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云孙登"喟然高啸,有如凤音"。《啸赋》云:"音要妙而流响,声激濯而清厉,""响抑物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漂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穷苍,清飙振于乔木。"《资治通鉴》"吹唇注"云:"其声如鹰隼。"这些描述,有的也许夸张,但也说明,啸在高亢、清厉、寥亮且悠扬的音声发泄(释放)背后,确实潜藏着心理能量的"熵"活动轨迹。

  用成公绥的说法,啸是自然界最美的音乐--"良自然之至音",故魏晋士人习惯上将最动人、最有力、最回味悠长的啸,称作"长啸"。从《啸赋》看,正是魏晋士人,把远古以来的啸(口哨、叫、咆哮、嚎、呼、驴鸣等)发展为一种非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物质音声可比的、纯由人声来传情达意的独立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成公绥说,啸"声不假器,用不借物",却能"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成曲,发口成音",还能"总八音之至和",是很贴切的。【24】

  对魏晋士人来说,啸还是一种不拘一格,可以自由创造、任意发挥的艺术。它可以"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又可以"行而不流,止而不滞。"由于表达自由,所以沟通、交往起来也得心应手。孙登"拥郏岩侧",觉得与阮籍话不投机,则"凝瞩不转",阮籍啸而"意尽","退半岭许",双方却有知音之感。刘道真草泽歌啸,王子遒对竹讽啸,谢万北征啸咏,郭璞山涧静啸,陶渊明东皋舒啸、东轩傲啸,周顗傲然啸咏,渔父垂纶长啸等,也无不相得益彰,曲尽其妙。

  魏晋士人之啸,以人数多少,可分为独啸、对啸、群啸三种。

  独啸,是自我畅情达意的一种言志、消闲形式。它的特点是旁若无人(当众孤独、或对物孤独),重在表达纯个人的旨趣,或难以言说的心事。如《晋书·周顗传》:"(于)王导坐,傲然啸咏。"《世说新语·简傲》:"(阮籍)箕踞啸歌,酣放自若。"《南史·渔父传》:"孙缅为浔阳太守,恒于渚际见一渔父,神韵潇洒,垂纶长啸。"又如前所举,刘道真草泽歌啸,王子遒对竹讽啸,谢万北征啸咏,郭璞山涧静啸,陶渊明东皋舒啸、东轩傲啸等,皆是。

  对啸,是知己之间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交流形式。它重在情感意念的沟通,但双方不交一言而纯用啸声。如阮籍与孙登的苏门山互啸。

  群啸,是三人以上集合起来表述心事、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如《啸赋》所云:"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狭世路之扼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25】又如,曹丕率众臣僚在王粲墓前那参差不齐然而却是集体性的驴鸣,也是群啸。群啸虽是集体性的,但并不等于同声合唱。同声合唱有被指挥者操纵、规范、愚弄之嫌,而群啸却以参加者自体的舒心达意为目的。这就是说,在群啸中,每一个啸者,作为主体,其啸声都是完全独立、自成格调的,因而群啸是一种杂声齐鸣,大家各鸣各的,长短、粗细、高低不一。主持人(或邀请者)不是指挥,不领啸,也不发令,与众人一样,只是长啸之一员。

  独啸不分时间、地点。个人兴之所至,随时可啸。既可一人对物,孤独长啸;也可视大庭广众为"无何有之乡",寂寥自啸。

  对啸是寻求知己行为,常由一方主动试探,另一方应答。

  群啸有召集人,他必须"延友生,集同好",还得寻找独特地点。从《啸赋》看,群啸大都选择野外空旷之地,如水滨、花丛、竹丛等人迹罕至处。"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婵娟,乃吟咏而发散,声络驿而响连。"【26】

  可以想象,在远离都市,摆脱政治或其他事务烦嚣的穷乡僻壤,一群士人饮酒、玄谈之余,忽然兴发,手舞足蹈,伸长脖颈,作鸟兽状,放浪形骸之外,像鹰隼鸣、驴叫、狼嚎那样长啸起来,该是一种何等让人无可奈何的场面,又是一种何等使人舒心畅意的景致!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8 14:02:31


  五

  关键是,魏晋士人为什么爱啸、善啸?

  首先,与社会政治、文化有关。

  随曹操崛起,汉代儒学体系正在解体。【27】魏晋士人生活在道家、释家交融与儒家体系内在虖隙越来越多的冲突和对话之间。道家、释家都提倡"真",并将社会枷锁、人生痛苦一一撕破、掰碎给人看,使人在悟透之后,如释重负,明白了所谓建功立业、纲常名教等,无非囚禁傻瓜的牢笼和幌子,人生不满百,无非暂寄逆旅之臭皮囊,从而产生回归自然、寻求自我价值的强烈冲动。【28】

  啸在东汉以前一直不合礼法,《礼记·内则》有云:男子"不啸不指。"只有在魏晋的通脱背景中,啸才开始兴盛。此时,虽有司马氏倡名教之举,但其篡权之做法,正好印证了名教的虚伪。魏晋士人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由怀疑、反叛而走向相对开放、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啸作为对远古人类叫、咆哮、嚎、鸣行为的回应,作为既可免祸(不以言语获罪)又可发摅心事的宣泄行为,便成为这一时代最有特色、最让人回味的抒情达意方式。

  其次,相对于服药(延生)饮酒(避世),栽种松菊(隐身)等行为来说,啸不仅是生活行为,更是生命行为由内向外喷射的犬儒主义方式。

  啸,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能保护自我,又能"纵心"适意。啸,不臧否人物,也不褒贬政治,但却将臧否、褒贬、隐衷、寄托经由或口哨,或喉、嗓之音,或举头、伸颈,或拍手、顿足之动作,宣泄为一种或婉约或粗率,或寥亮或低沉,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急促或舒缓,或抑扬顿挫或长枪大戟,或狼嚎或驴叫或如鹰隼鸣一般的音声,体式新颖,活泼可爱,比阮籍作"青白眼"的方式机智得多,也比嵇康"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那让人下不了台的轻蔑与讽刺含蓄得多。

  爱啸、善啸者心中,往往蕴藏着难为人道的大悲苦,因而,啸是对哭、笑不得的隐衷的曲折发泄。《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云:"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29】据本传载,阮籍为人"至慎",从不"评论时事,臧否人物"。但为什么又驾车痛哭?还不是因为内蕴着大悲苦。又云:"(孙)登性无喜怒,或没诸水,出而观之,复大笑。"【30】孙登平时喜怒不形于色,潜水后却掩饰不住,大笑起来,也是因为心中潜藏着大悲苦。

  独啸时自得其趣,自由自在;对啸、群啸时,或舒展心志,或心领神会,大家不交一言,却在心知肚明的默契中获得理解。因此,啸,既可任由感情意念在胸中翻腾,又可借助多姿多彩形式(鹰隼鸣、驴叫、狼嚎、虎哮、猿啼、凤吟、鹤唳)泄出。与造反言行相比,它毕竟消极、柔弱得多,但也传达出一种轻蔑:你能把"我"怎么样?

  第三,对魏晋士人来说,啸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表达不随流俗的自然之志。《啸赋》云:"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希高慕古,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31】但痛苦也好,"傲世"也好,不合作也好,都是抵制层面的事,要得到真正的解放,还是回归自然,将自我放逐于山水之间。因而,啸也用来调养精神,以求得心境平和。《啸赋》云:"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情既思而能返,心虽哀而不伤"。【32】

  最后,啸还有帮助消化之功效。"散滞积而播物,荡埃蔼之混浊"。【33】

  总之,啸无定制,随人所好,其主旨,始终在于抒情达意,消磨人生,在极权专制社会里保持自己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由于啸时空不拘,雅俗不拘,寡众不拘,曲调不拘,对象不拘,皆可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所以,在使个人舒畅,尽情宣泄的意义上,它还可以"固极乐而无荒",【34】"变阴阳之至和",【35】使人"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36】最终进入"音声之至极"境界。

  与服药饮酒,栽种松菊等退避性活动相比,啸确实以纯情吐露和"真声放送"之方式,巧妙地达成了抵制道德异化并反抗政治教条的目的。*

  (原载加拿大《文化中国》2005年第2期)

  注释:

  【1】李珺平:《松菊崇拜与魏晋士人心态》,《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2】【10】【12】【13】据陶渊明载,"渐近自然"为其外祖父孟嘉之语。见龚斌:《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13页,226页,391页,224页。

  【3】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64页。

  【4】【5】【6】【7】【8】【9】【17】【18】【29】【30】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70页,191页,197页,199页,202页,202页,166页,166页,170页,170页。

  【11】《昭明文选译注》第3册(殷法鲁审订),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页。

  【14】【15】【16】【19】【20】【21】【22】【23】【24】【25】【26】【31】【32】【33】【34】【35】【36】《昭明文选译注》第2册(殷法鲁审订),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6页,1027页,1027页,1027页,1027页,1027页,1027页,1027页,1026页,1027页,1027页,1026页,1026页,1027页,1026页,1027页,1027页。

  【27】后世多有批评曹操《求贤诏》者,其实此文正是汉代儒学解体、魏晋士人通脱精神张扬开来的表征。韦政通说得好:"曹操公然毁弃儒家德教的《求贤令》,曾遭到后世儒者不少批评,如果查看当时的历史,就可知他胆敢公然向传统挑战,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纲常名教早已荡然无存。"见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414页。

  【1】【28】请参考李珺平:《松菊崇拜与魏晋士人心态》的有关内容,见《湛江师院学院》1998年1期。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