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网上谜人名


  共有26792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网上谜人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13:25

96 点绛唇  (红了樱桃)

 

词牌《点绛唇》  

【词牌简介】


   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词牌来源】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词牌格体】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曾允元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14:46

一剪梅 舟过吴江 

作者: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行香子 舟宿兰湾 

作者: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
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
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18:28

97 孺牛横对千夫指  (眉冷)

 

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21:39

98 “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铃儿响叮当)

 

 

        贺新郎 辛弃疾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3 17:26:5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28:29

99 “前月浮梁買茶去”  (参商不相见)

 

白居易《长恨歌》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30:11

100 一如人生  (天牛)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35:47

101 “待到秋來九月八”  (菊生)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1],

  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3]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4]。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译文]

  只等呵,直等到秋高气爽,人们迎来了重阳佳节,菊花(我的种族)啊,要盛开怒放,看百花凋谢,消散了芬芳。菊(我种族)的香气向云天直冲,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秋菊(我的种族)在这里栽遍;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一队队黄金铠甲的战士,都是京城胜利的英雄)!

  [讲解]: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据唐人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

  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

  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

  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唐末诗人林宽有诗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此话不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个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解诗”英雄。他的两首咏菊诗作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骨子里蕴含一种改天换地、再造乾坤的豪情壮志,是典型的借菊抒情,托菊言志的“造反诗”。下面稍作剖析。

  第一首《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二首是《菊花》,又题《不第后赋菊》,大概是黄巢科举落第后的泄愤之作。全诗这样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痛快杀敌,喜迎胜利的激情。首句“待”字力重千钧,意味深长,诗人热烈等待的是一个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特殊日子,而且这个日子的到来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一样指日可待,并非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次句“杀”字,极富暗示性,容易使人生发联想。诗人将“我花”之含苞怒放与“百花”之凋零破败并置对比,显示人民力量战胜统治王朝的辉煌前景。“杀”字提醒我们,“我花”(人民力量)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百花”(统治集团)弃甲曳兵,落荒而逃。这场新旧力量的较量“杀”得敌人丧魂落魄,一败涂地,极大地助长了“我花”穷追猛打,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诗歌三、四两句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这简直就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诗人这样写,一改菊花幽独淡雅的高士风采,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用“冲”字写香气,有迎寒而上、香远溢清之韵致;用“阵”字写香气,有浓香阵阵,浸透长安之氛围;用黄金盔甲喻菊花,有色香兼备,神韵活现的风姿。而且,这些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志略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实际上,诗人也正是借开满京城,占尽秋光的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全诗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起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两首咏菊诗,尽管写作切入的角度及表现手法各有侧重,但充盈诗中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神却是相同的。黄巢要造反,要推翻旧政权,要做命运的大英雄,时代的弄潮儿,他没有直抒胸臆,直诉心声,而是通过写菊状花来传情言志,这种言此意彼,含蓄蕴藉的笔法的确是这两首诗歌被推为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当然,黄巢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胸襟气度和政治抱负,注定与一般封建文人不一样,这也是他笔下的菊花如此生机勃发,富于斗争精神的原因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黄巢一生最鼎盛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当时,黄巢正率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围困长安,此诗借咏菊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此诗妙就妙在,虽是咏菊,但全诗不见一个“菊”字,让人看到黄金铁甲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3 17:42:10

102 “明日颠风当断渡”  (铃儿响叮当)

 

《大风留金山两日》苏轼

    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龙骧万斛不敢过,渔舟一叶従掀舞。细思城市有底忙,却笑蛟龙为谁怒。无事久留童仆怪,此风聊得妻孥忏。灊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

   

    邓廷桢《双砚斋笔记》卷六云“颠当断渡,皆双声字,代铃作语,音韵宛然,可谓灵心独绝。”

 

      《晋书·佛图澄传》:“勒死之年,天静无风,而塔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既而勒果死。”《世说新语·言语篇》:“佛图澄与诸石游。”注引《澄别传》曰:“数百里外听浮图铃声,逆知祸福。”铃就是钟,有舌谓之铃,无舌谓之钟。苏轼首句“塔上一铃独自语”,暗用佛图澄的典故,说此铃声能告诉未来的事,未来的事是什么?就是“明日颠风当断渡。”颠风就是天风,《说文》:“天、颠也。”明日天刮大风,波涛汹涌,渡船不得过。诗意不过如此,但颠风当断渡”五字,拉长来读为dian-fu—da ----duan--du----。那真像极了钟声。所以乾隆皇帝说:“明日颠风当断渡七字,即铃语也。奇思得白天外,轩窗飞雨,写风浪之景,真能状丹青所莫能状,末忽念及潜山道人不眠而听粥鼓。想其濡笔挥毫,真有御风蓬莱,泛彼无垠之妙。”读者诸君试想一想,如果不是平日对声韵学修养有素,在挥笔作诗的时候,能够得天外的奇思,泛无垠的奥妙吗?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5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4 7:07:22

103 滟澦一过瞿塘不可留     (天牛)

        古歌谣《滟滪歌》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16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5 2:07:20

滟滪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北宋《太平寰宇记》上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滟滪堆子取途不决水脉也。”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长约30米,宽约20米,高约40米,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秋冬之时,下水船可顺势而过;上水船则因水位太低,极易触礁。故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之说。夏季洪水暴发,一江怒水直奔滟滪堆,狂澜腾空而起,涡流千转百回,形成“滟滪回澜”的奇观,这时的滟滪堆已大部浸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离弦,分厘之差,就会船沉人亡,故必切切记住:“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当滟滪堆露出水面部分如牛、袱、龟、鳖一般大小时,那就更需十分警惕了。古代船民为消灾避祸,有投牛祭江的风俗。
  杜甫在《滟滪堆》中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沉牛”就是祭江。现在,由于流水的冲刷,白帝城脚下,已经形成一处河湾,成为天然的避风港,短途船只就在此停泊。
  滟滪堆虽为夔门雄姿更添景色,但在航运上毕竟是一大障碍,因此已于1958年冬炸除,“滟滪回澜”成了历史的陈迹。[1]? 
  为彻底避险滟滪堆的汹滩恶水,疏通长江航道,三峡航道部门组织力量将这堆礁石炸掉,夔门前没有了滟滪堆,行船至此不再胆战心惊,但后人至此,却不免有些叹惋。市社科院专家邓平认为,峡江有滟滪之阻,自古有之,它已深深融于三峡自然和人文生态之中,川江先民亦对其有畏也有情,滟滪堆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会被人们忘却。[2]?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Dmitri Kessel)深入三峡库区,凯塞尔所拍三峡夔门,确在峡口之处玩尽拍摄角度。重庆社会科学院专家邓平评析,凯塞尔的这组夔门老照片,既有“仰止”夔门,展现群山阻隔所形成“大江蜿蜒东、众水奔夔门”的壮美河道,又有见以白帝城为视觉中心的夔门景观,多样角度为世人呈现出完整、立体的三峡夔门。  
  夔门峡口之中,一堆礁石愕然而立,阻隔过往船只的去路。邓平指出,这座礁石(见右图)应该就是峡江中有名的滟滪堆,他并出示摄影家张祖道1956年在夔门前拍摄的一幅滟滪堆老照片来进行了比较。滟滪堆绝非等闲之辈,它扬名久矣,在峡江的历史资料中多有记载。若将夔门峡口比作出入川江的咽喉,滟滪则是卡在这咽喉之中的一块骨头。它为川江船工所敬畏,也为古今文人所赞叹。
  有资料对其有生动的描述:“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湍急的江流汹涌呼啸,从峡口的白盐山和赤甲山两山夹缝中一记劲射,一举破关。可更为惊险的是,早在东汉年间,三峡一线夹缝的入口处就设下一支伏兵,这就是卡三峡咽喉,镇一江怒水的滟滪堆。
  滟滪堆立于波涛汹涌的江流之中,从水下潜浮出上半截身躯,似披坚执锐,欲喝退江流。江水前浪奋力向这顽石扑来,后浪推进着呼啸而至,拍打出漫天浪花。据记载,当江水朝滟滪堆扑面而来,刹那间,滟滪堆前,波浪滔天,水雾蒸腾,漩涡飞转,地动山摇,十里可闻雷鸣之声,形成举世罕见的“滟滪回澜”的奇观。
  “十五日至瞿塘峡口,水平如席,独滟滪堆水疾石险,摇撸者汗手死心,皆面无人色。每舟入峡数里,后舟方敢始发,一舟平安则簸旗以招后舟……。”《吴船录》中记载了古代船只过滟滪的情景。当年人们行船至此,不得不担忧这道“生死关”。 [2]?
[编辑本段]相关歌谣
   在白帝城下瞿塘峡口,有一庞然巨石,兀立江心,砥柱中流。这就是古来船工望而生畏的滟滪堆。船工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这首《滟滪歌》,不仅形象地说明了滟滪堆在长江不同水位时的形态,而且成为古代船家舟子的航行守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5 2:13:30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60 1..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