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美国人名谜


  共有47754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美国人名谜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3:37:22

李奇微

30“绅形状眇小”(美将军)李奇微

《 旧唐书 李绅传 》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本山东著姓。高祖敬玄,则天朝中书令,封赵国文宪
公,自有传。祖守一,成都郫县令。父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因家无锡。
    绅六岁而孤,母卢氏教以经义。绅形状眇小而精悍,能为歌诗。乡赋之年,讽诵多
在人口。元和初,登进士第,释褐国子助教,非其好也。东归金陵,观察使李锜爱其才,
辟为从事。绅以锜所为专恣,不受其书币;锜怒,将杀绅,遁而获免。锜诛,朝廷嘉之,
召拜右拾遗。
    岁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
寻转右补阙。长庆元年三月,改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二年二月,超拜中书舍人,内职
如故。

《唐才子传·李绅传》      元·辛文房

  绅字公垂,亳州人。元和元年,武翊黄榜进士,与皇甫(氵是)同年,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特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称三俊。集名《追昔游》,多纪行之作。又批答一卷,皆传。初为寿州刺史,有秀才郁浑,年甫弱冠。应百篇科。绅命题试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传。

 

渺小
miǎoxiǎo
〖tiny;petty〗∶指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并且常指同类事物中相比时较卑贱 。

        李奇微 Ridgway,Matthew Bunker(1895.3.3~1993.7.26)

  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并先后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7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39年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参谋。1942年任第82步兵师师长,主持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该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和鲁尔战役,进抵易北河。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区美军司令。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1955年6月退役。著有回忆录《军人》和《朝鲜战争》等。
    
   “李奇微”,无论面与底,绝非无关紧要,而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3 18:31:58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4:07:54

3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美将军)史迪威

 

 

正气歌并序——文天祥
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正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4 15:29:27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4:08:18

 

史迪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史迪威(1883.3.19 ~1946.10.12)
  英文:Joseph Warren Stilwell
  绰号:醋性子乔
  生卒年份:1883.3.19~1946.10.12
  出身:绅士
  学历:大学(西点军校
  职务:第3军军长、中印缅战区司令兼战区最高司令的参谋长、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等。
  军衔:四星上将
  夫人:弗雷德·史密斯
  参战经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42年4~5月,在缅甸曼德勒以东地区指挥中国军队聚集日军:1943年10月指挥中美联军和云南远征军进行缅北战役:1944年8月指挥部队攻占北缅重镇密支那。
  著作:《史迪威文件》;《中缅印战区史》
  名言:一个人只要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不虚度一生,也就心安理得了。
  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1904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0~1923年赴华工作。1926~1929年在中国天津任驻华美军营长、代理参谋长。1935~1939年任驻华武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指挥盟军抗击日军入侵缅甸。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在缅北反攻战役中指挥盟军与侵缅日军作战。因同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并且对蒋介石极为不满,称其为“花生米”(因蒋介石为光头),与蒋介石发生矛盾。随后蒋坚持要求撤换史迪威,1944年10月19日,罗斯福颁发了召回史迪威的命令。次年1月任国内陆军地面部队司令,6月任驻冲绳美第10集团军司令, 8月接受琉球群岛日军投降。 1946年3 月任第6集团军司令。1946年10月13日病逝。周恩来赞扬他是“最优秀的战士”。遗著被后人汇编为《史迪威文件》。
  史迪威葬送了蒋最好的两个师
  尽管宋子文在华盛顿努力积极游说,然而史迪威事件却对中美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产生了极不良的影响。许多著作将此说成蒋史之争。最近解密的宋子文档案不仅记载了许多这一事件的细节,而且揭露出一个过去其他人都未曾提及的历史景观。
  1942年初,为了能有效地协调作战力量,盟军最高领袖们达成了一个联合指挥的方案,其中英国将军威斐尔(Archibald Wavell)将成为远东的“美英荷澳联合海上力量”(简称ABDA)成员国在远东前线的最高指挥官。蒋介石将是盟军在独立的中国战区里的最高指挥官,以对盟军“目前和将来有可能在中国战场运作”的陆、空军力量,行使最高指挥权。
  宋子文当时已看到了这个新的指挥系统将是如何演变的。美国当时的决定,是任命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战场上蒋的新伙伴。根据宋所取得的讯息,史迪威将监督并控制所有美国派往中国的军事力量,同时成为蒋的参谋长。此外,史迪威还将在中国境内任何军事会议上代表美国发言,并且控制和主持滇缅公路的物资运送。
  史迪威在1942年3月首次抵达重庆,受到蒋介石夫妇的热情欢迎。宋的档案显示,就在1942年6月,也就是在缅甸战败的一个月后,蒋宋两人即已开始讨论是否要以一位更乐意支持国民政府战略、更积极领导盟军在东南亚和中国战场抵抗日军的美方人士,来取代史迪威。
  蒋当时把他手中最精锐的两个师拨给史迪威用来保卫缅甸,结果却是一场灾难。1942年5月缅甸的陷落,意味着中国成了孤岛,与外界阻绝。蒋和他的军事顾问们都认定缅甸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史迪威太傲慢,无视蒋的建议,从而白白牺牲了蒋的两个师。
  1942年6月和1943年10月之间,蒋和宋数次考虑撤换史迪威。起初,宋敦促蒋表现出他不喜欢史迪威但仍然试图同他合作的态度,但是当宋后来坚持撤换史迪威的时候,蒋却拒绝了。为什么即使极度不喜欢他,蒋和宋对于撤换史迪威仍感到如此犹豫?
  史抱怨中国将领“二流”
  刚开始之际,当蒋觉得很难同这个傲慢的美国将军合作的时候,他曾向宋抱怨,宋因而提议对白宫做工作,以便撤换史迪威,蒋却犹豫了。在一份1942年6月12日的电报中,宋对蒋的优柔寡断感到疑惑,他催促蒋说出对史迪威的真实感受,否则,宋在华府的处境将极为艰难。
  宋是这样说的:“文追随钧座二十年,必知其素性憨直,绝非意存推诿,更不愿敷衍因循,事实如此,不得不一再晓渎,即请钧座明白示之。钧座对史迪威感想如何,文各电所列问题,是否已与其商洽,有何困难,美方认定接济中国必须史迪威商承钧座之后,来电证实始克有济,是以文必须明了钧座对史之感想及史对我之态度,始可设法相机应付也。”
  四天后,在另一封发给蒋的电报中,宋报告说他已经从美国高层得到保证,要蒋提出要求,他们会召回史迪威。但是宋同时提醒蒋,他确认史迪威在帮助中国取得美方军事援助时仍将产生作用。宋因而建议蒋对史迪威施加压力:“美陆军部长史汀生(Henry Stimson)已表示他愿意召回史迪威,罗斯福总统的最高官员亦同意史迪威应该服从于你,你尽可以把他当成你的部属,而不必把他奉为贵客。但是你应该充分利用史迪威在美国军方的人脉关系,促使美方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
  蒋同意把撤换史迪威的想法暂时搁在一旁,然而他和史迪威之间的分歧并没有就此结束。美国将军和中国领袖对于处理问题的不同看法,仍然继续存在,两者关系越来越紧张,导致1944年两人彻底翻脸。他们之间的不同理念,主要归咎于四个因素:
  首先,近代中国领导人始终认为中国是西方帝国主义下的牺牲者,他们欢迎像美国这样的盟军来对抗日本,夺回中国失去的领土,并且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交往。史迪威对于中国现状与对日抗战却有完全不同的认知与看法。他看到中国内部持续战乱,他熟知软弱、腐败的国民政府,他先前在中国担任驻华武官的经历,使他对中国的民主化和改革几乎不抱希望。尽管如此,他还是欣赏中国老百姓的才能和创造力,他认定这些良好的特质被旧传统保守的国民政府所制约,难以被中国的领导人所采纳并加以利用。
  第二,史迪威的首要任务在于阻挡日军进入缅甸。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缅甸,催促蒋提供更多的军事与人力资源。然而蒋身为国民政府的领导人,需要保卫整个中国,而不能只单独考虑缅甸。
  第三,两人对于对抗日军的战略也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抗战的首要任务是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美方的主要看法却是支持国民政府在战争中挺住,以牵制日本大军。盟军仅体认到,一旦中国对日本投降,那么日军将会把其兵力从中国战场转移到其他地方,威胁盟军。
  第四,蒋介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在应付史迪威的过程中深感挫折。史迪威多次催促宋子文要求蒋介石“任命一真正有能力的指挥官,给予他真正的威信,并对战果负责”。史迪威看不起蒋手下的众多将军。他向蒋抱怨中国军官的素质太差,认为中国将领能力乃“二流”,并告诫蒋如果他依然把大量军务交给这样的将军,“那将是白费力气”,且将会“在美英诸盟国之间,产生极为不良的印象”。
  有如上因素,吾人也就不足为奇为什么史迪威和国民政府领导层的关系是如此恶劣,而且越来越糟糕。在史迪威和蒋、宋的多次交手中,史迪威反复表示他对国民党将军的强烈不满,以及和他们之间的恶劣相处关系。宋的私档中处处可显示蒋和宋是如何忍受史迪威喋喋不休的抱怨的。
  早在1943年之前,蒋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加剧了,同时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样加剧。当蒋得知史迪威设法联系延安的共产党,并想邀请他们加入国军以对抗日军,蒋尤为恼火。蒋认为这个建议“太过分”,触碰到了他与国民党官员的禁忌,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加强共产党的军事实力。1943年,在讨论到使用美国空军于中国战区和利用更多军力为盟军收复缅甸这两个议题时,双方矛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蒋极力争辩空军用于缅甸也用于中国,而史迪威在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将军的大力支持下,强烈反对蒋的看法。
  史迪威生平年表
  1883年3月19日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后随家人定居纽约州扬克斯市。
  1900年7月 考入西点军校,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学员之一。
  1904年6月 从西点军校毕业,授予少尉军衔;随后赴菲律宾在步兵第12团服役。
  1906年2月 调回西点军校,在现代语言系任教官,先后教授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历史、战术等课程。
  1910年10月 与威妮弗雷德·A·史密斯结为伉俪,相爱终生。
  1911年1月 再次赴菲律宾步兵第12团服役,3月晋升为中尉。
  1911年11月 第一次来华,游历上海、厦门、广州、梧州、香港等地。1913年9月 重返西点军校任教。
  1916年夏 在纽约州普拉茨堡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任教官,9月晋升上尉。
  1917年8月 在弗吉尼亚州李营第80师任旅长副官,晋升临时少校。
  1918年1月 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和第4军担任情报工作,先后晋升为临时中校、上校,并荣获优秀服役勋章。
  翌年7月回到美国后,临时军衔全部取消,重新成为上尉。
  1919年8月 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
  1920年8月 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学习汉语。
  1921年至1922年 被国际赈灾委员会借用,先后担任修筑山西汾阳至军渡、陕西潼关至西安公路的总工程师,接触了各种社会情况,结交了各界人物,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1922年至1923年6月 作为美国驻华武官处工作人员,视察和游历了中国东北、外蒙古、浙江、江西、湖南和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1923年7月 回美国赴本宁堡步兵学校学习;翌年毕业任校长韦尔斯将军的助理执行官。
  1925年9月 入利文沃思指挥和参谋学院深造。
  1926年9月 第三次来华,出任美军驻天津步兵第15团营长。
  1927年5月 受美国驻华公使馆派遣,到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考察军情,尔后所写的报告受到嘉奖。
  1928年1月 代理步兵第15团参谋长;5月晋升中校。
  1929年6月 回到美国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在此获得“醋性子乔”(亦称“尖刻的乔”)这一使他引为骄傲的绰号。
  1935年7月 第四次来华,在北平任美国驻华武官,已晋升上校。
  1936年 先后考察广州、桂林、梧州、南宁、汉口、徐州、开封、洛阳等地。
  1937年7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组织一个情报组,及时向美国报告战争进展情况;年底迁至汉口,翌年曾在兰州、台儿庄、长沙、重庆等地考察战况。
  1939年8月 回到美国出任步兵第2师第3旅旅长。1940年7月 出任第7师师长兼蒙特雷市奥德兵营司令;9月晋升少将。
  1941年6月 出任第3军军长。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赴华盛顿,负责制定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作战计划,并准备出任美国远征军司令。
  1942年3月 第五次来华,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已于2月晋升中将;随后赴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5月,缅甸战役失败,率110多人徒步走出缅北丛林。
  1942年6月 向蒋介石递交关于中**事制度改革的建议:(1)对部队进行精简整编;(2)撤换无能的高级军官;(3)授予前线指挥官全权。
  1942年7月 向蒋介石递交收复缅甸的作战计划;蒋介石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劳克林·柯里来华之机,第一次要求撤换史迪威,未果。
  1942年8月出 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在印度兰姆加尔整训和装备中**队。
  1943年1月 因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亲临东枝前线指挥作战,荣获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1943年3月 在云南组建昆明训练中心,4月1日正式开训,执行整训和装备30个中国陆军师的计划。
  1943年5月 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三叉戟”会议。
  1943年8月 魁北克会议决定成立盟军东南亚战区,史迪威任该战区副最高统帅。
  1943年9月 向蒋介石建议使用共产党第18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并建议给西北部队以充分的供应。
  1943年 10月 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撤换史迪威,未果。
  1943年11月 出席中美英开罗会议。
  1943年12月 指挥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翌年8月占领密支那,取得战役基本胜利,给日军精锐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
  1944年1月 同意政治顾问戴维斯关于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的报告;7、8月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
  1944年7月 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区所有军队的全权;蒋介石复电表示“原则同意”。
  1944年8月 晋升四星上将。
  1944年9月 蒋介石第三次要求美国总统召回史迪威。
  1944年10月 罗斯福同意召回史迪威;史迪威于21日离开重庆回国;31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批评美国政府召回史迪威,是“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
  1945年1月 出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由印度利多、经缅北密支那、至中国云南的中印公路通车,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1945年2月 荣获荣誉军团勋章和橡叶勋章。
  1945年6月 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冲绳战役。
  1945年9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主持琉球岛的受降仪式;回国前通过马歇尔要求去北平看望老朋友,被蒋介石拒绝。
  1945年10月 出任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
  1946年1月 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司令,并负责西部防御司令部的工作。
  1946年10月12日 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终年63岁。去世前一天,根据他的请求授予他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奖章,但只有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才能获得。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6:03:06

32“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美蓝球名教练)波波维奇

 

          《西郊落花歌》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 ,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一阕“落花”的狂想曲——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修辞艺术赏析 (作者 弄玉)
  
  (前言)
  
  在我国古代,不少诗人都写过落花的诗句。屈原〈离骚〉中有:“夕桀秋菊之落英”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落英缤纷”的美丽情景,这些落花形象并无感伤情调。而传统的落花意象则多带主体感伤悲凉的意味,特别是唐宋以后诗词中的落花意象犹是感伤:“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后主),“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等等。至于《牡丹亭》中的名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与《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更是深寓青春生命之美丽与凋落流逝的彻骨悲哀。
  
  但是,清末民初“首开风气第一人”的著名诗人龚自珍,却赋予落花全新的审美意义,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意象,体现了诗人心骨中的一种悲壮的献身精神,一种崇高的生命境界,又寄托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眷恋和依归。龚自珍是一个志气高远、才学丰富的诗人,可是叛逆的性格使他在仕途经济中一再受到打击,在诗中则明显地流露出诗人在经受挫折后的傲岸、愤懑、无奈的复杂心态,具有疏狂的个性特点。
  
  《西郊落花歌》是龚自珍描写落花的最出色的一篇歌行。当时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考又落第无奈沉浸于金石研究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写《西郊落花歌》,尽管流露着不为世用的失落悲哀,但却格调高昂,积极奋进,在万艳飞舞的璀璨壮观中充分展示了瑰丽的生命力量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修辞艺术手法,谱写了一阕落花的“狂想”曲。
  
  (一)
  
  在诗前的小序中,诗人就表明了欣赏落花,一反常调礼赞落花的态度。因而全诗一开始,先是点明了古来伤春的落花意蕴,一个“但”字就否定了前人替落花嗟叹、见落花伤情的的传统笔调。“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之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又巧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生命的体验,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节氛围。在诗人眼中,一切客观景象都被主观虚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为活动。但是,这种超常的行为活动却被世人漠视、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这种深层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正是诗人眼见“风飘万点”的熳丽而“失色”、“神痴”的感情因素所在。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诗人驰骋想象,连用比喻、引用、炼字等修辞手法,以极度夸饰渲染的笔法,描写落花之漫天遍地、鲜艳异常的壮观。
  
  首先,诗人连用八种生动的形象来比喻落花,新颖离奇,异彩缤呈。在诗人笔下,落花如海如潮,如昆阳之古战,如天女之胭脂,如奇龙怪凤,如琴高之鲤,如玉皇宫殿,如三十六界之青娥眉,如先生之忧患,无边无际……如此壮美的景观,如此斑斓的色彩,落花不再是哀怜身世的象征,而是富有生气的理想境界。诗人深深地为随风而逝的落花所感动:生命虽然陨落但却灿烂辉煌,青春消逝的感伤转化为崇高的赞美。诗人极尽夸饰渲染,将落花漫天飞舞、聚散缤纷得姿彩描绘得极为生动感人。
  
  其次,诗人在璀璨的狂想之中,引用历史神话传说来丰富落花的内涵,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先引用历史上刘秀带领八千兵马与王莽四十万大军对战昆阳的激烈场面来形容落花分飞之精彩,再引用神话中的奇龙怪凤的漂泊无踪来映衬落花之飘忽不定,接着又引用传说中的琴高之鲤来质问落花飞天的无缘无故……这样,落花不仅富有新的生命内涵,而更呈现出光怪陆离、令人眩目的缤纷画面。既是巧用典故而又没有斧凿填砌的痕迹,可见诗人艺术才华之高深。
  
  再次,诗人在盛赞落花之瑰丽时,锤炼字句,生动传神。如“齐向此地倾胭脂”一句中的“倾”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花飞舞的色彩和动态:犹如天女洗妆后倾洒的胭脂水粉一样艳丽夺目,赤色欲流。再如“玉皇宫中空若洗”的“空”“洗”两字,更是夸张地写出飞花点点的动人之处:犹如三十六界的仙女全部下凡幻化为落花,翩跹起舞,随风而动。炼字如此如壁龙点睛,既生动传神又自然贴切,甚得风流。
  
  在诗歌的第三部分,诗人透过落化时聚时分的璀璨画面,展开了更深一层的想象:他引用佛教经典的总称(三藏)和维摩卷里的清词,幻想自己来到了无边无际的道教的神仙国度或者佛教的净土世界之中。此时此刻,他已经处在心醉神驰、半痴半狂的状态,最后竟发狂地希冀一年到头都有不尽之花降落人间,飘洒如雨。应该指出的是,诗人在这一部分的诗句中流露出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是他在落第之后心情苦闷失落,沉浸于金石研究而又不愿消殒、浪费生命,从而把眼前的客观景象主观虚化的心理表现。他把个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存在的景物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天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
  
  因苦闷而见落花,因见落花而痴狂,因痴狂而产生幻想,这一心理流程是诗人在失意挫折之中,苦闷失落而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矛盾激烈斗争之下产生的。他一反常态盛赞落花,实质上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意识提出怀疑、挑战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这个富有才华而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疏狂之士在封建时代末期逐渐觉醒的个性意识同传统思想观念相互之间激烈的斗争。而《西郊落花歌》正是这两种思想意识相互交锋、个性意识显示优势的产物。纵观整首《西郊落花歌》,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种修辞手法外,诗人还出色地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一跌三宕、反复咏叹中畅尽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憧憬,以及对落花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所用反复、排比的手法是极为明显的。如“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就是通过反复诉说,把世人的冷漠无情与自身奔放如火的热情、瑰丽崇高的理想互相对照,进而畅尽地表达了不为世用、不能施展才华的失落无奈、并体现了诗人自身狂傲不羁、不理世人的个性特点。
  
  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把对理想的追寻、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倾注到落花上。他把落花视为知己,连用八个奇喻来盛赞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以反复、排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落花的无比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对理想的追寻而执著不悔的精神。如此复沓回环、一咏三叹,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感情,使全诗的意境随着主体感情的倾尽外露而一步一步地向外开拓和延伸,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的节奏感。
  
  但是,这些反复咏唱并没有导致诗歌达到流利和婉的境地,反而形成了参差错落、一跌三宕的特色。诗人打破了传统歌行的铺叙展衍、四句一转韵、一气婉转的特点,而以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穿插而行,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激流冲涧,在参差错落中呈现奔放不羁的力度和强劲有力的节奏美。这种参差跌宕的形式美与其奔放热情的感情特征相互结合,促使全诗的气势和意境逐步向远处深化,向高处凌升。
  
  (三)
  
  《西郊落花歌》因其浩瀚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瑰丽的景观受到读者的喜爱并欣赏。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语言音律方面。汉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尤其是诗体语言,更应注重语音方面的调节,以体现诗词的音律美。《西郊落花歌》在语言音律的调配上,也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首先,诗人在诗中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词。双声、叠韵有助于诗词的音律美。在音感上,双声词听起来较为紧促,叠韵词则显绵长,要是能配合起来用,可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语境和乐感。而叠音词则是借助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助声音的和谐来张大语调的和谐。如诗中的“澎湃”(双声),“披靡”(叠韵),“漂泊”(双声),“漓漓”(叠音)等词,既增添了语言的音趣和美感,又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体点说,这些词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声韵和谐、声情并茂之中,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落花的美丽,而且把诗歌的意境推向异常完美的境界,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修辞效果。
  
  其次,这首诗在押韵方面是一韵到底、一气贯注,而在诗歌的中间却有一句(“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转韵:由“四支”韵(脂)转为“十药”韵(泊),到下一句(“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又转回“四支”韵(为),并由此贯注到底,结束全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王力)。这首诗的韵在回环往复、一气贯注的流程中,却有一韵反弹、奔突,如一叶扁舟逆风而行、迎浪而前,这一“变奏”的音韵使全诗呈现出一种令人奔腾激动的力量美。另一方面,由于这首诗的句式变化多端,因而语言声调的平仄对应、高低升降就显得错落有致、浑成生动,富有明快、奔放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郊落花歌》的语言音律调配得既精丽生动,又潇洒自然,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因而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波澜起伏,听起来铿锵悦耳、荡气回肠。
  
  (结语)
  
  《西郊落花歌》是诗人用灵魂来表现的一阕“落花”的赞歌。龚自珍运笔有如鬼斧神工,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璀璨的画面,绚丽而斑斓的色彩,展示了诗人在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闷而又不甘沉沦、不愿退伏的心路历程。他一反传统对落花的倾注深情、极致赞美,正是诗人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的个性意识的流露。而这一切,又被艺术地、诗化地表现出来,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倔强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笔力遒劲。诗人出色地运用了多种修辞艺术手法,透过落花随风而逝、漫天飞舞的壮美景观,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寓意把瑰丽的生命力量与崇高的理想相互结合起来,极写生命陨落的辉煌、生命力迸发的尽致。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不过,正是因为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所在。正因如此,《西郊落花歌》这一阕“奇思古艳”(谭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异彩,震撼人心。
  
  (完)
  
  参考书目:
  
  1:胡性初:《实用修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2:胡性初:《音韵学与语文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4:刘梦芙:《近代诗词中的“落花”意象》国际互联网北大中文论坛,从容转贴2003-3-31 13:26。
  5:Apple:《落红不是无情物》国际互联网风情小 筑2004-3-1。
  
  
  附:《西郊落花歌》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 ,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5 0:12:03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6:05:24

波波维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姓名:格雷格·波波维奇(Gregg Popovich)
  国籍:美国
  生日:1948年11月24日
  现任: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主教练
  荣誉:执教获得4次总冠军;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主教练
  NBA执教经历:10年
  个人简介:
  原来的马刺队不但有“海军上将”罗宾逊,还有在空军学院毕业的教练波波维奇。自莱利和杰克逊归隐后,他是目前NBA中唯一有两次夺冠经验的教练。1999年和2003年两度率队登顶,波波维奇奠定了自己名帅的地位。
  波波维奇有8年的执教经验,1996-97赛季中途接手,当赛季他执教64场,输了47场,马刺与季后赛无缘。不过此后7年马刺队都进入了季后赛,而且年年都是西部冠军的有力竞争者。1999年NBA常规赛缩水,只有50场,波波维奇率马刺队首次登上总冠军的宝座。2003年波波维奇被评为年度最佳教练,马刺队也再次夺得总冠军。
  54岁的波波维奇8年的成绩为296胜210负,季后赛53胜34负,无论是常规赛还是季后赛他的取胜场次都创下了马刺队历史。
  当选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主教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 15:59:17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6:06:52

33“聚散匆匆不偶然”(美蓝球名教练)波波维奇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波波  :
1.奔波。 2.寒颤声。 3.食品名。即饆饠。饽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 16:00:18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6:10:04

 

格雷格·波波维奇,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裔美国篮球运动员、教练,现任NBA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主教练。他曾带领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四夺NBA总冠军,还曾当选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主教练,成就相当辉煌。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格雷格·波波维奇-个人资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格雷格·波波维奇
姓名:波波维奇(GreggPopovich)

国籍:美国  

生日:1948年11月24日

出生地:芝加哥

现任:马刺队主教练

荣誉:执教获得4次总冠军

NBA执教经历:11年

格雷格·波波维奇-辉煌战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来的马刺队不但有“海军上将”罗宾逊,还有在空军学院毕业的教练波波维奇。自莱利杰克逊归隐后,他是目前NBA中唯一有两次夺冠经验的教练。1999年和2003年两度率队登顶,波波维奇奠定了自己名帅的地位。

波波维奇有11年的执教经验,1996-97赛季中途接手,当赛季他执教64场,输了47场,马刺与季后赛无缘。不过此后7年马刺队都进入了季后赛,而且年年都是西部冠军的有力竞争者。1999年NBA常规赛缩水,只有50场,波波维奇率马刺队首次登上总冠军的宝座。2003年波波维奇被评为年度最佳教练,马刺队也再次夺得总冠军。

54岁的波波维奇8年的成绩为296胜210负,季后赛53胜34负,无论是常规赛还是季后赛他的取胜场次都创下了马刺队历史。

当选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主教练。

格雷格·波波维奇-偷师欧洲战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对于很多篮球迷来说,能够率队获得NBA总冠军的教练一定是被奉若神明的人。当NBA球队在欧洲引发风潮时,NBA卫冕冠军马刺队的主帅波波维奇也有自己追捧的对象,希腊帕纳辛纳克斯队主教练扎里米·奥布拉多维奇的战术思想对他来说是个藏在欧罗巴地下的神秘宝藏。

“奥布拉多维奇教练可能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练,他也可能是整个世界上最好的教练之一。”波波维奇说。“以他的能力,来执教NBA绰绰有余。在我看来,我每次都是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他的比赛,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好东西。”

有着13年NBA经验的老兵布伦特·巴里甚至把太阳队与帕纳辛纳克斯相提并论,要知道,太阳队球的运转是整个NBA最快的。“突然间,我们感觉自己在看太阳打球。”巴里说。“不停歇的挡拆,掩护、空切、这就是我们一直想打的篮球。这样的比赛真可用漂亮二字来形容:球动人动。”

也许不久,我们就会在马刺身上看到奥布拉多维奇的“华丽进攻体系”。带领马刺打了12年的波波维奇将会有更为炫丽的进攻?欧洲篮球与NBA的完美结合?这是新赛季的猜想之一。“其实基础都是一样的,”波波维奇比较欧洲冠军帕纳辛纳克斯与NBA冠军马刺队时说。“但是我们会吸取他们的精华,然后加以融化。有可能是改变我们的风格,有可能是做个补充。想想看,一次暂停之后,我们开始打起了炮轰战术,这会给对手造成很大的麻烦。”

“有些时候决定于球员的水平,有些时候决定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和风格,当然,有些事是我们不可预测的。”波波维奇对这位绝顶聪明的希腊教练非常喜爱。在学习欧洲篮球理念方面,波波维奇比起NBA中的大部分教练都要先一步。他也目睹了许多NBA的球队开始使用一些欧洲常用战术,比如移动进攻和联防。他认为这些东西会帮助NBA成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过去四年中,联盟增加了不少外籍球员,伴随着规则的改变,很多成功的欧洲球队都给我们展示了很好的篮球理念。许多基本功的东西都被注入了新的观点。比如直传球、制造空位投篮机会、无球掩护、第一时间转移球等等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启发。”波波维奇很有感触。“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篮球的真正意义,这要比一个人运球杀过全场然后一对一要有意义得多。”

马刺后卫马努·吉诺比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2002年还只是一个在意大利效力的外乡人,但是他在2003年就帮助马刺夺得NBA总冠军。而从大卫·罗宾逊这样的纯中锋时代平稳过度到现在的“欧洲风格”,波波维奇的欧洲理念功不可没。

“我觉得第一年与第二年和第三年之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吉诺比利说。“我的第二年就感觉到球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进攻中我们很少传球,更多地是个人单打,把球交给邓肯,我们在一旁给他拉开空档。改变后,邓肯依然重要,但是随后帕克和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们往往会成为最不可预测的队伍。”

“有一些移动进攻,波波维奇会不断地鞭策我们要打得更快。他希望我们能够把球更为合理更快速地运转到球场的每一个点。我也不断地在攻防转换中学习,这很有趣,我一直都在要求自己快些,更快些。”吉诺比利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 16:09:24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4 16:10:35

34 驮铃响道趁蹄声(美民权领袖)马丁路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7 18:53:49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8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5 0:45:58

马丁·路德·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个人简介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与人谈话。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公寓里,一个狙击手端着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向他射去。子弹从前面穿过他的脖子,在颚后爆炸,他随即倒地不起。1963年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学历

  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教会牧师,母亲是教师。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个人事业

  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的当地警员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她。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种族分子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纪念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的Columbus Day (十月第二个星期一), 纪念乔治·华盛顿的Presidents' Day(二月第三个星期一),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年8月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金在成为民权运动积极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区必有的浸礼会的牧师。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教会的产物,本文记叙金的第一次民权演说,揭示了民权运动与黑人教会的关系。

一次伟大的演讲

  金站在那里,沉默片刻。教堂的楼厅和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他们从窗外往里张望,在厅里的座位上往上看,当他向这一大群陌生人说话的时候,他声音低沉,节奏缓慢,无异于一般的开场白。“今天晚上,我们聚会,商讨一件严肃的事,”他说道,几字一停,先抑后顿。他说完后,人群中只有三两个人呼应“对啊”,其他的人保持沉默。他知道,这是一群会造声势的人,但他们在等待,要看看他怎么引导。“我们聚会,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因为我们首先是美国公民,我们决心充分运用我们的公民权,”他说道。“但是,我们聚会,从特殊的意义上说,是因为蒙哥马利公车上的不平等待遇”。人群中传来一阵不清晰的赞许声。金的句子变得短促,声调渐渐提高。“这类不平等待遇,根本不是新鲜事。问题早已存在。就在前一天,准确地说,上星期四,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请注意,不仅是最优秀的黑人公民之一,而且是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被从公共汽车上带走,拘捕入狱了,因为她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白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演讲每次停顿时,听众就应以“对啊”和“阿门”。他们跟上了金的节奏,但热情尚有待于金调动。金接着谈到法律,他说,即使根据种族隔离的法令,拘捕罗莎·帕克斯也未必合法,因为法令中没有具体规定公共汽车上要划分黑人区和白人区。“法律在这一点上从未澄清过,”他说,听众中有个男人大声呼应“当然没有”。“我认为,我这么说,有其法律权威性,我不是说我有法律权威,但我有法律权威的支撑:法律、法令、城市法规,从未完全澄清这一点。”这句话表明金是一个讲话很注意分寸的人,但听众不为所动。金回到罗莎·帕克斯案的特殊性质上来。他说,“既然事情发生了,我很高兴它发生在像帕克斯太太这样一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怀疑她的品德无比高尚没有人能怀疑她人格的崇高,没有人能怀疑她对基督教信仰之深。”人群轻轻地齐声回应:说得对。金重复一句:“就因为拒绝站起来,就逮捕了她。”人群开始激动,跟上了金不紧不慢的演讲。
  他停顿得略长一些。“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们,终有一天,人们再也忍受不了压迫者铁蹄的践踏,”他喊道。霎时间,有人鼓掌,有人欢呼,“对啊”之声形成声浪,朝他扑面而来。声浪震天动地,一浪推一浪,似无停息的可能,听着刚刚要静下来,门外聚集的一大群人又喊了起来,汇成一股更高昂的声波。雷霆般的声响里伴着一种低沉的轰鸣,那就是在地板上跺脚的声音,使响声那么宏亮,仿佛已不是靠耳朵听清的,而是从肺的振荡感受到的。巨响晃动着建筑物,久久也不平息。一句话触动了大家的情绪,使黑人教堂仪式中典型的呼应,超过了政治集会的喧闹,达到金从未经历过的程度,那情形有点像小灌木丛里藏了只巨大无比的兔子。当教堂最后恢复平静的时候,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再给听众点了一把火。“我的朋友们,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抛入屈辱的深渊,经受无穷无尽绝望的折磨,”他断言。“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赶出生活中七月灿烂的阳光,罚站在阿尔卑斯山11月刺骨的寒风中。终有……”金还要说下去,但人群发出的喊声湮没了他。谁也说不清,人们是因为他触动了那根神经而呼喊,或者是对演讲人信口说出如此雄辩的言辞感到骄傲而呼喊。“我们聚会,我们聚会,因为我们再也忍受不了,”金重复了一句。
  也许是对人群爆发出来的怒火有些担心,金话锋一转,讲到抵制运动要避开各种陷阱。他说,“我们大家都清楚,我们不是在宣扬暴力。”“我们已经不搞暴力了。”听众中有人喊道,“重复那句话!重复那句话!”金接着说,“我想让整个蒙哥马利,整个国家都知道,我们是基督教信徒。”他把“基督教”三个字念得很清楚。“今天晚上,我们手中的惟一武器,是抗议。”在金停顿时,人群响起了热烈的赞扬声。他和听众一起转入缓慢的诉说。“如果我们被禁锢在共产国家的铁幕后面,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如果我们被关在专制政权的地牢里,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但是,美国民主的伟大光辉,正体现在有权利为正确的事情发出抗议。”当赞成的喊声平息时,金提出了避免暴力的最后一条理由,那就是要使自己有别于三K党,那些白人至上主义者正横行南方,恐吓黑人。“不会有白人被从家中拖走,带到偏僻的路上去杀掉,”他说,隐约地暗示三K党的伎俩。“在我们这群人里,不会有人公然蔑视这个国家的宪法。”
  金停了下来。教堂里除了嗡嗡声外,还算平静。“我的朋友们,”金慢慢说道,“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胸怀坚定勇敢的决心,要使本城的公交车上恢复正义。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事没有错。”人群发出一阵被压抑的期待的喊声,因为他们意识到,金一步步接近核心话题了。“如果我们错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也错了,”金唱出了这句话,那音色又深沉又高昂,身体也摇摆起来。“如果我们错了,万能的上帝也错了!”他高声喊道,听众的情绪如同他说再也忍受不了时一样,又一次高涨起来,声浪一声高过一声,直冲教堂最高的屋顶。他们远不是在讨论罗莎·帕克斯案或公交车法律了。金最后那声喊叫,把渎神的言辞说到了他的信仰及听众的心所能承受的极限。声浪不断高涨,直到金的声音穿透了声浪,达到无法更响的地步。“如果我们错了,拿撒勒的耶稣就只是个乌托邦的梦游者,从来也没到地球上来过!如果我们错了,正义就只是一个谎言。”此言真是一语惊人。他不得不等待片刻,才以焕发着愤怒和狂喜的声音,说出了直冲云霄的结束语:“我们决心在蒙哥马利奋斗,直到‘公平如浪涛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听众的喊叫湮没了阿摩司书(Amos)的这两句引言。阿摩司是以色列的先知,也是卑微的牧人,他与传教的以赛亚(阿摩司的儿子),都是金喜欢引用的圣经上论正义的权威。
  他克制自己的情绪,接着讲团结的必要性,抗议要保持尊严以及劳工运动的历史先例。相对而言,这个话题是世俗的话题,但听众很认真听。“今晚,我想告诉你们,我们只讲爱是不够的,”他说。“爱是基督教最高信仰之一,但还有另一面,叫做正义。正义是深思熟虑的爱。正义是克服了与爱相悖者的爱。”他说,上帝不只是博爱的上帝,“上帝还会站在国家面前说,‘不要乱动,须知我是上帝,如果不服从我,我就打断你权力的脊梁,切断你与国际和国内的一切联系。’”随着金大胆的言词如泉涌出,听众不断有节奏地喊叫和鼓掌。“与爱并排站着的,永远都是正义,”他说。“我们不仅使用说服的武器,我们还不得不使用强制的武器。”他再次呼吁团结和协作。他援引历史,招唤听众文明行事,这样,未来的圣人在回顾蒙哥马利的黑人时,才会说“他们是一群有道义勇气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人。”他说,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上帝赐福于我们,使我们不辱使命,不致为时太晚。”有人回应,“噢,对的。”金又说:“在我们按计划行事时,要想想这些事情。”
  金从讲坛上走下来时,人群震惊了,竟茫然不知所措。演讲结束得太突然,太令人泄气。按照演讲的规律,在结束时要出现第三次高潮,听众在等待他引导呢!几秒钟过去了,失望的心情被记忆和兴奋所取代。金在走出教堂的时候,鼓掌声一直跟随着他,教徒还探着身想触摸他。抵制公车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在他的第一次政治性演讲后短短几分钟里,他心里涌出一股与陌生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不论这些陌生人对他如同对所有先知一样既爱又恨。这一年他只有26岁,未来的生命还不足12年又4个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6 14:21:43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汪炜文
  9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巡抚 帖子:4781 积分:14720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7/11 3:57:1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5 0:46:42

 

《我有一个梦想》

  其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
  Delivered on the steps at the Lincoln Memorial in Washington D.C. on August 28, 1963. Sour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Peaceful Warrior, Pocket Books, NY 1968
  正文如下:
  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bad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jail cell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Go back to Mississippi, go back to Alabama, go back to South Carolina, go back to Georgia, go back to Louisiana, go back to the slums and ghettos of our northern cities, knowing that somehow this situation can and will be changed.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live up to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owners will be able to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i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down in Alabama with its governor having his lips dripping with the words of interposition and nullification, one day right down in Alabama 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s sisters and brothers.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e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 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
  This is our hope. This is the faith that I go back to the South with.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 jangling discords of our nation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 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 work together, to pray together, to struggle together, to go to jail together, 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 knowing that we will be free one day.
  This will be the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will be able to sing with new meaning.
  My country, ’ tis of thee,
  Sweet land of liberty,
  Of thee I sing:
  Land where my fathers died,
  Land of the pilgrims’ pride,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And if America is to be a great nation this must become true. S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prodigious hilltops of New Hampshire.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mighty mountains of New York!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heightening Alleghenies of Pennsylvan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snowcapped Rockies of Colorado!
  Let freedom ring from the curvaceous slops of California!
  But not only that; let freedom ring from Stone Mountain of Georgia!
  Let freedom ring from Lookout Mountain of Tennessee!
  Let freedom ring from every hill and molehill of Mississippi!
  From every mountainsid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freedom ring, when we let it ring from every village and every hamlet, from every state and every city, we will be able to speed up 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thank God almighty, we are free at last!”
  译文: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今天我们就站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长黑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的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一张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这张期票向所有人承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
  然而,今天美国显然对她的有色公民拖欠着这张期票。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一张盖着“资金不足”的印戳被退回的支票。但是,我们决不相信正义的银行会破产。我们决不相信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宝库会资金不足。
  因此,我们来兑现这张支票。这张支票将给我们以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
  忽视这一时刻的紧迫性,对于国家将会是致命的。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端。
  如果国家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希望黑人只需出出气就会心满意足的人将大失所望。在黑人得到公民权之前,美国既不会安宁,也不会平静。反抗的旋风将继续震撼我们国家的基石,直至光辉灿烂的正义之日来临。
  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席卷黑人社会的新的奇迹般的战斗精神,不应导致我们对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为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同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的自由同我们的自由休戚相关。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参加集会就是明证。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勇往直前。我们不能后退。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满意?”只要黑人依然是不堪形容的警察暴行恐怖的牺牲品,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在旅途劳顿后,却被公路旁汽车游客旅社和城市旅馆拒之门外,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限于从狭小的黑人居住区到较大的黑人居住区,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我们的孩子被“仅供白人”的牌子剥夺个性,损毁尊严,我们就决不会满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不能参加选举,纽约州的黑人认为他们与选举毫不相干,我们就决不会满意。不,不,我们不会满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
  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你们有些人历尽艰难困苦来到这里。你们有些人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人来自因追求自由而遭受迫害风暴袭击和警察暴虐狂飙摧残的地区。你们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继续努力吧,要相信:无辜受苦终得拯救。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亚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吧;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窟和黑人居住区去吧。要知道,这种情况能够而且将会改变。我们切不要在绝望的深渊里沉沦。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会有所改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滔滔不绝地说什么要对联邦法令提出异议和拒绝执行——在那里,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兄弟姐妹般地携手并行。
  我今天怀有一个梦。
  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这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将带回南方去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从绝望之山开采出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把这个国家的嘈杂刺耳的争吵声,变为充满手足之情的悦耳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能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斗争,一同入狱,一同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到了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义高唱这首歌:
  我的祖国,可爱的自由之邦,我为您歌唱。这是我祖先终老的地方,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座山岗。
  如果美国要成为伟大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实现。因此,让自由之声响彻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
  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仅如此;让自由之声响彻佐治亚州的石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田纳西州的望山!
  让自由之声响彻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个个土丘!
  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山岗!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轰响,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一个大村小庄,每一个州府城镇,我们就能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将能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6 14:23:21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