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不可不看的理论(五)


  共有634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不可不看的理论(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梦奇艺苑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案首 帖子:7 积分:72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7/9/17 11:29:09
不可不看的理论(五)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9/17 15:13:02

     2。非诗词形式句
   (1)现成面。是指不符合诗词形式不是谜作者自撰的,先前已存在的现成句面。如以“古文句、古小说中句、戏剧唱段、流行歌词”等等作句面。
   (2)非现成面。是指不按诗的格律、词谱的规定而自由创作的面句,作者自撰的。这种表现形式的谜作很多。例如:
     1)。溥仪前四十载,义无可取。(猜中药:薄荷,百川作)
注解:一种中药“薄荷”能和一个“末代皇帝”---溥仪拉在一起,其实作者知道:薄荷的结构除去草头留下“溥何”,如再去掉“可”字,加上“义”字便可以露出“皇帝”来啦!此谜难得之处在于有这巧合的“前四十载”恰好符合历史事实,一句“义无可取”正是恰切评价。
     2)。奉先千人之上,却空有勇力,信义更不堪议及。(猜考古词:秦俑,张卫平作)
注解:一个干干巴巴的考古词“秦俑”却能和《三国演义》中的枭勇人物吕布---吕奉先联系在一起且能用“灯谜语言”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优缺点,真令人惊叹灯谜奥妙和作者谜艺的高超。谜面先言吕奉先的超群神勇,后论其不讲信义。这种巧思也离不开“同部首异构”思维的作用,从“秦”异构得“奉”字,从“俑”异构得“勇”字,通过“呼入叫出”法呼入“信义”叫出“议”字。
     3)。周一人为推动,汇率下调。(猜泊号:扑天雕,一木作)
注解:一句充满现代股市味道的行话却与泊人李应的号--扑天雕,是一种“古与今”的碰撞,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作者将“扑天雕”雕开发现里面有一个“推”字和“下”字,再将“推”动开,“下”调动,此谜的另一个特点是关联词(为、汇、率、调)的运用。
     4)。舍予先生,为人专一更仁和,用不着张口传扬。(猜考古词:秦俑,一木作)
注解:大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予先生变为“舍、予”之先写部分“人、 ”,这恰是“秦俑”的部分,而底字又含有一个分散的子体“仁”和一个需去掉“口”的“和”字,这样就逼出一个词“仁和”来。此谜通过先叫入“人、专、和”,后叫出“口、传”。
     5)。一入豫西梓里,人故肠方断,草长叶乱,朝花空放,离别苦。(猜电影演员:杨童舒,一木作)
注解:底字包含完整子体“里、人、一、古、予”和分散子体“亲”,从“同部首异构”选得“豫、梓、故、肠”,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运用“增损、调配、置换”的技巧,“一”阳企,“入”为关联词,“豫”取其西部,“亲”加“十”和“里”成“梓里”,“人”和“一”及“故的古”合成“舍”,“断”为“离间词”,长来“草”,乱“叶”为“古”,将“梓之十”、“肠之月”、“草之早”合成的“朝”花掉,将“故之  ”和“方”合成“放”空掉,再将“草之  ”和“叶乱变为古”合成“苦”别掉,剩下的组合成底字。
    6)。梅树映新月,青松绕村舍,会阁中,长闲聊;欲和无伴,掩门折柳别江头。(猜航天英雄:聂海胜,一木作)
注解:把底字分成:耳、又、各的上部、 、每、分散的青。由“每、又、各、耳、 ”通过“同部首异构”联想分别得到:梅树,阁、聊、江,于是“梅树、青松”出现,舍弃多余的“村”,为叫出“梅的木”和“各的口”需加“ ”(新月象形)然后无掉“和”字,从“聊”得出“闲聊”一词,但是只有“耳”可用所以要“掩门”、“别柳”。
    其中以句式多、字数多、容量大且具有“词”的特点的“词味谜”尤为当代青年谜人所崇尚和津津乐道。词味谜有别于“仿词谜”,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严格地按词谱来创作。那么什么是词味谜;它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创作词味谜;当代词味谜的不良倾向和错误看法。
    词味谜的概念:
    词味谜就是指在灯谜自身规律的约束下不按已现成的词谱来填制但具有“词”的某些特征的谜面载体形式。关于这类谜的命名各说不一,有的叫“仿古离合谜”,有的认为称为“仿词谜”更恰当,但是笔者认为:称词味谜好象比较合理、贴切,因为从离合谜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离合谜古已有之,那何必冠以“仿古”两字呢?既然不严格按词谱的形式要求来制作,那么称“仿词谜”又可能会使人产生误解。
    词味谜的特征是:
     1。是一种不按现成词谱格律来填制,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说是谜中之“自度曲”,这是词味谜与“仿词谜”的本质区别,正是这种不受格律的约束性,所以词味谜比较“仿词谜”容易创作。如果真的按词谱的格律来创作的话,很多人会创作不出谜来,或许敏强撮合为谜,但是闲字横生,且刀痕斧迹明显存在。因为按词谱来创作意味着不但要紧握“谜趣”这个本质不放,还要顾及造句的“平仄”,还要考虑句与句之间的“押韵”,有时还不能忘记句与句之间的“对仗”,所以,漏掉任何一方面都成不了“仿词谜”。而从大量的灯谜创作实践来看,“仿词谜”做得成功的不多,做得好的数量微乎其微。
     2。相对来说句式多样,长短不一,谜面字数较多,即内容具有丰富性。这是词味谜主要的形式特征的表现,它为词味谜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任意发挥想象的空间,如果没有这个空间就不可能创作出几十个字,甚至上百个字为谜面的词味谜。正是由于“词味谜”没有“仿词谜”受“平仄、押韵、对仗”的约束,创作者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构造他的“谜趣”世界,不为其它非灯谜的形式因素所困扰。因此,灯谜本身创作应提倡表象为本质服务,内容决定形式的思想。这样才能把握住灯谜的根本,否则,将会流于形式,好看不中用。
    3。略带有词的韵味。制词味谜也就要运用写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并把它渗透到灯谜创作中来,以增强灯谜的文学色彩。如果没有将填词的一些技巧融汇到谜句中来,特别是那些炼词造意的意念,那么就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内涵的灯谜佳作。
     如何创作词味谜。
    1、词味谜的创作也离不开以上的离合手法,但是由于词味谜的容量大、句式多样,所以,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形式”上,特别是要搞“扩大化、复杂化”的把戏,否则,就无法体现“词味谜”的形式特征,当然,“扩大化、复杂化”不是凭空而来的,同样需要运用上面所提的“基础工具”在不违背造字规律的前提下来分底拆字,然后造意美容。
    2、以“唤入叫出”为主要创作手法,有时为了消除谜面一“大结构或小结构”不得不再添加“大结构或小结构”然后把“合成结构”去掉,这样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唤入叫出”。这种“先入后出”的做法是“汉字内部结构和汉字之间结构关系”增减的体现。“先入后出”也是词味谜形式特征要求的必然结果,说白了无非是先“无中生有”---增生,然后施行“切除手术”,使之过程复杂化,达到“蒙骗”猜者的目的。
    3、借鉴赋字提义、赋字提形、赋字提音的创作方法。由于词味谜的形式特征所决定,为制造词味谜容量大的创作结果必然运用多种形式来合理地扩大“库存”,所以词味谜的作者基本上都要在“义、形、音”三方面下功夫,寻求突破、创新。因此,我们说词味谜是在借鉴赋字提义、赋字提形、赋字提音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手法的集合体。
    对当代词味谜的错误看法和不良倾向。
    当代有些人把词味谜看成是什么新“花招”,赞赏有加,甚至把它说成神乎其神。其实,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创作结果来看,词味谜是在形式上的发展,是仿词谜的“自由形式”化,严格地说不是什么创新。
    也有人认为:词味谜是一种无奈的创作倾向,是当代青年对诗词格律缺乏了解的困惑下产生的,他们这样举例提出问题:在老谜家们做绝了的对句谜、韵谜我们可以将其改造成“词味谜”,而那位国手大师敢说我能将词味谜浓缩简约成“对句谜、韵谜”。但是笔者不苟同这种观点,由于时代的变化,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不能再要求当代青年一定会懂得诗词格律,当代青年也有他们的自由追求和选择。无论哪种形式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合理”,我们也不能过早地下结论,也不能过分地指责,更多地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支持、培育它。
   (二)谜底方面的分类
    以底句字数的多少可分成:一字底(字谜),二字底,三字或三字以上底。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机械的分法,其中把字谜分开,由于字谜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当然这种以谜底来分的还可以按谜底的内容分类。
   (三)创作效果方面的分类
    以离合成谜的创作效果,从鉴赏角度可以将其分成:
     1。巧雕型。即比较注重底字之间的结构关系,大部分倾向采用“错位提字”法,以达到“雕底”新奇的效果。例如:(1)。汪寿林先生的“西装一套穿旧了”(猜地名:酉阳)能在“酉阳”这个陌生的地方“里”找到“一套旧了”的“西装”本来就很难,能凑在一起就更巧了,因为要达到对底字的一目“了”然,那是一种不得了的功夫,而这种怀“旧”的情结又是一种“破旧”发现。(2)。江风先生的“丹心一点侍中血”(猜字: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在品尝江风先生送上的精品大“餐”时会感叹制谜的辛苦,更感叹“盘中见血”的天然绝妙和作者独具只眼的发现力。
     2。精饰型。即比较重视造句立意的文学性,通过“饰面”而追求“精化”的目的。例如:(1)。江风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人:刘备)啊。迷人的风景,迷朦的感觉,迷惑的面句,充满着朦胧的美,作者通过“山水”和“风景”四个字的巧妙的梦幻组合造出“山风水景”这样的诗家言语,令人叹为观止。(2)。听箫趁月清光下,唤客邀兄田舍边。(猜党史人物:肖克,秋雨无声作)读罢此谜大有出奇制胜,巧夺天工,妙手偶得之感,虽然此谜拆底析字普通,但是谜的造意设句非同寻常,提音赋字,堪称精品,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尽展作者高超的谜外功夫。
    当然这种分类是相对而言,有时很难分谁是“巧雕型”,谁是“精饰型”,有的佳谜是集“巧雕型”和“精饰型”于一身,既有独具只眼的析字手段,又有精炼简约的造面功夫,这是离合谜制谜高手的精品力作。例如上面山夫先生的“随园口占酬闺秀,猜字一:嫩”我们就很难通过一定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它,只能由欣赏者根据自己的不同倾向而定,因为是从“创作效果”来分,所以受欣赏者自身的审美志趣、鉴赏水平、个人偏好等的左右,因此,我们也很难说谁的评判倾向是对的。  
          十。离合成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对大量的创作实践结果和历代离合谜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合谜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免疫功能差的谜人一般或多或少会染上这些“病”,是些“多发病”,所以将这些病症和病因列出,目的是为了大家今后的创作少染上这些“病”,提高免疫力,使大家在创作过程少走弯路。作为离合谜的常见病很多,下面仅列出:碎、乱、涩、露、浮等病。剖析离合成谜创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一)。碎。“三四妙珠成巧构,万千新意寄灵台”这是灯谜中分拆一个汉字部数和创意来源的关系看法。碎和不碎是相对而言,以前人们比较认可将一个汉字的内部 结构分成“二、三”个小结构,如果你把一个汉字的内部结构分成“四、五”个小结构,那么你的分法可能被人认为是“碎”,例如:船字如果把它分成:“舟几口”三部也许人们认为“不碎”,但是把它分成:“  丹  几口”五部人们会认为是“碎”,关于分法是否属于“碎”。现在人们比较认可的是把一个汉字拆成:二、三、四个小结构,一般分成三部最让人接受,但是也不能机械以字数来分,不是有将“藻”分成“    口口口木”六部配成“初听流莺 喧柳叶”而被评为佳谜的吗?当然分得碎是行家所忌,碎是一种谜病,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
    (二)。乱。有些谜人不在关键点下工夫,不做深入研究,又害怕自己的离合谜作一下子就被人家猜中,被人视为低劣作品,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着意胡乱地析字拆形,有的甚至违背汉字的造字规律,硬撞硬伤。有的还扯着“创新”的旗子任意地挖、割汉字结构,搞得汉字体无完肤。其次,造意设面也不粘上一些离间词或关联词,使其交代清楚。由于胡拼乱凑,加之造面功夫低下,所以,有些谜作读了不知所云,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离合谜同样要求创作效果达到“浑成有序”,浑成是指:浑然一体,不见雕琢的痕迹的境界。(《辞海》关于“浑成”的释义)有序是指:离合交叉而繁复不乱,交代清楚。
    (三)。涩。造面的灵通性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同样灯谜的造面要求作者要注重造意的成文性和灵通感,如果连面句还造得不通顺, 骨聱牙,令人费解,或是古奥涩晦,那还是灯谜码?涩晦被历代谜家所摒弃,视为谜病,但是有些谜人东拉西扯,故弄玄虚,将一些词语堆砌在一起,缺乏“润滑剂”的溶入,干涩无比。流畅自然天成是好多门类艺术的共同追求向往的境界,谜家微山先生说:治印爱刀味,拟谜避斧痕。可见,涩是违背灯谜造面的艺术效果,
    (四)。露。是指底字的内部小结构在谜面的表现比较直露,当然这和作者的造意谬曲、调配底面关系的能力有关,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离合成谜有些是用汉字的小结构或包含小结构的其它汉字顶替,所以,在谜面上必然出现底字的小结构或包含小结构的其它汉字,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犯底”,于是就产生了“半露面”的说法,这就要求作者具有强烈的“变意”思维和凑合技巧,才能转移猜者的视线,使他们不会老是盯着“裸体”不放。其实露得白,直视无碍,那还有什么朦胧感可言呢?谜味就没有了。谜本来就很讲究含蓄的。因此,离合谜并不是门外汉所想象那样:拼拼凑凑便是离合。其实,真正好的离合谜需要作者“谜外功夫”的恰当滴入并把它“雾化”,这样“露”被遮住了,朦胧感就产生了。
    (五)。浮。浮是指谜面造意不注重灯谜的本质而片面追求形式的美感的一种创作倾向。当今谜坛确实有一些谜人太过分追求“诗化”,想将他满腹经纶,满腔诗情在词味谜这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里尽情地抒发,却忘记了再好的“诗化”面句也要受灯谜创作规律的约束,游离灯谜创作规律的所谓“诗化面”是外壳,因为谜意是灵魂,诗化面是表象,也就象老谜家们所提倡的:“一谜二诗三平仄”,谜意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在讲究谜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推敲谜面用字,进一步提炼、精化谜面的造意,甚至用诗的格律来调换面句的音韵次序,使之读起来琅琅上口,因为诗家言本具雅意,再加几分谜趣,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哉。因此,“诗化”语言恰当的融入和与谜意的有机结合是铲除“浮”产生的有效方法。总之,浮是华丽词藻的无机堆积,只是个花瓶,好看不中用,徒有美丽的外壳而没有灵魂。
    另外由于历代一些谜人对关联词、离间词等的把握不准确和对灯谜理论的理解错误,有一些谜作 闲字连篇,有的甚至词不达意,使人对灯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特别是上阶段流行的多达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离合仿词长面谜,由于作者自身功底的原因,好多谜作只追求造面的形式而乱堆乱砌词藻,造成闲字余词丛生。更有甚者一些片面追求创作形式,从表面上看好象符合形式要求,但是却掩盖了闲字横生的不良创作倾向,譬如为了符合韵谜的格律形式要求,生拼硬凑,造成闲字余词成堆,使扣合出现毛病,可见,有些灯谜形式:赋字谜韵谜对句谜双谜等,都有其格律和对仗要求,需要谜作者具有较强的谜外功夫,要不然没有功底,弄不好不但闲字余词杂生,而且会闹出笑话来.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