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郑百川先生<谜病例话>16-30


  共有103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郑百川先生<谜病例话>16-30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郑百川先生<谜病例话>1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1:19

16.褒贬失当 灯谜制作,首重别解,“别解”能使面底变意,一般来说,变意愈远,谜味愈浓。但 有时经此一变,面底褒贬相悖,其成谜虽然理法尽合,但与灯谜“寓教于娱”的作用相违 背,从这一意义上讲,这谜就犯了“褒贬失当”的毛病。 “褒贬失当”不是技法上的毛病,很多此类谜作还是技巧性很高的,最少是对面底的 字义词意作了大幅度的别解,成谜之后颇有趣味的。说它有毛病,是从社会影响这一方面 来衡量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 ,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文艺与革命》)灯谜是小型文艺,她已离开少数文人 的书斋而走向大众,我们开展灯谜活动与刊登谜作,固然为了娱乐身心,启迪智慧,她 以自身的“美感”,对人的思想情趣起陶冶的作用,所以你的谜意崇尚什么,贬抑什么, 难免有所宣扬,就自当有它的社会影响,这就直接关系到你的创作效果,效果好坏能够说 明你的谜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褒贬不一,非但无美可言,甚至产生反作用。”(南 京白生祥语)产生反作用的谜,就是失败的谜。 对于这一毛病,前人少些顾忌,这是时代不同,古之善隐者用隐语讽谏;民间更寓讥 刺于谐言,旧时代文人玩谜,更多的是为了自 槎 智,趣味的追求是很多人制谜的目的, 他们尽可能使他的谜变意别解,愈远愈好,很少顾及社会的影响,而玩谜圈子相对来说是 很小的,其社会影响毕竟亦不大。现在就不同了,社会体制的进化,谜语已完成她的讽谏 作用——这作用,平心而论,向来都是微之又微的。而她的寓教于娱的作用相应上升,“ 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所以就必须注意社会影响,尽量使你的谜作不要产生 反作用,这就必须时时注意扣合上的褒贬,于别解变意之时,掌握好它的分寸,不要单纯 追求趣味而忘记了灯谜的社会价值。 “褒贬失当”的问题,很多现代谜人已注意到了,都在自觉抵制,德高望重的老一辈 谜家,以其社会责任感仗义执言。沈阳韦荣先先生将此种毛病称为“底面不投”,多次著 文指谪;南京陆滋源先生也在《百家谜会》专门提到“谜面褒义,谜底贬义,就不协调了 ,虽然谜贵别解,但这样的别解要不得。”这是对新一代谜人的善意告诫。但我们以为, 韦老提出的“底面不投”,似乎未能提挚此一毛病的性质,使人易往扣合不切贴方面想。 所以将这一毛病定名为“褒贬失当”,使人能望文揣意,亦便于我们的分释论述。 例1 不负少年头(猜聊目二) 快刀 汪可受 评释:这个谜面出自汪精卫的就义诗,全文如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 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早年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1910年因参加暗杀摄政 王载沣未遂而被捕,其时他才十六岁,传说当被判死刑,临刑时做了这诗,倒亦有些从容 赴死的样子,清庭为了拢络人心,以年轻无知,胆量可嘉将他开释了。谜就取这诗第四句 为面,谜底结合其上句的意思结构成“痛痛快快的挨这一刀,我汪某人是甘心情愿领受的 ”的底义。就谜而言,扣意可谓确切,以章旨成谜亦颇传神。还看过有以诗的第二句:从 容作楚囚(猜聊目三)快刀、头滚、汪可受,用的亦是同一手法,笼括更为全面,但谜底 读来却无前者的自然干脆。也有用诗的第三句:引刀成一快(猜聊目二)头滚,汪可受。 较之上二例则有每况愈下之嫌。南京钱燕林老先生在通信中指出:汪精卫是大汉奸,民族 败类,为人不齿,灯谜不宜予以褒扬。诚然,汪精卫后来为袁世凯收买,拥袁窃国,破坏 国民革命,抗战时由对日妥协发展到公开投降日本,彻底叛国,他已用自己的作为否定了 他的整个人格,我们制谜,不加甄别,涉嫌褒扬,实属失当。 例2 一心致富(猜成语) 后患无穷 评释:这是一则底材断扣的谜,它以“患”的后部分来扣面上的“一心”,再以“无 穷”去解释谜面的“致富”,底面对释,倒也干净利索。断扣成谜,可取与不可取,在谜 界尚无定论,因它实是销纳谜底的一大妙法,且是古已有之,多人乐用。非是什么人以声 望或命令手段所能禁绝的。所以本谜的运法优劣,属技巧上的问题,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 。这里要指出的是它底面词义相悖太甚,“一心致富”本属好事,除非你用不法手段,不 然怎会“后患无穷”呢?这样的别解,势必招来反感。如曾见一谜:行善(猜成语)为非 作歹。解释作“为·非作歹”,顿读而产生别解,其词义变意不可说不远,但一般猜众就 会说你这谜不好,如果“行善”也算“为非作歹”,谁还愿行善,这就与“为善最乐”的 传统美德唱反调了。 例3 相煎何太急(猜新词语) 寻根热 评释:谜面是曹植的七步诗,曹植是个很有才华的,所 紧 翩佳公子者,他是曹操的 儿子,有阀阅门第作背景,他又文采风流,词章秀美,是当时建安文人的泰斗,很得人心 。但他不满足于只是弄弄文墨,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视文章为余事,这就招来了他那家 族接班人,主张“文章千古事”的哥哥曹丕的疑忌,曹丕想出出难题,杀杀他的野心,命 他七步之内赋诗一首,不然将以大法从事,也真亏了阿植,居然应声立就,还利用诗对他 这操生杀大权的哥哥进行反斥,诗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萁是豆的藤,豆是结在枝上的,萁和豆同根而 生,现在以萁燃豆,实在是同根相煎,所以成语“煮豆燃萁”用来比喻骨肉相残。这谜用 面上“何太急”的斥问语气来扣谜底的“寻”,而“根热”也可从诗意逼出,作为一则普 通谜作,不甚起眼,可是这谜底“寻根热”是新时期的一个很具积极意义的事态,因各种 历史原因而散居海外的华人,返国探亲,认同,寻根,形成热潮,祖国亦敞开大门,欢迎 他们的归来。而谜面偏偏以这个有讽刺意味的典故句子,使人翻回历史,无端想起诸多不 愉快的往事,产生消极的作用。褒底贬面,运用失当,这是制谜者的不检。 例4 海峡两岸盼统一(猜成语) 非分之想 评释:历史的诸多磨难,因因果果,造成了分裂的现实,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 盛,多少人为之奔走呼号,尽管统一的模式与期限非一般人所能为力,但时至今日,“盼 统一”已成两岸的共同心情,人心所向,已公开的提上议事日程来了。所以尽管谜底把分 内分外的分,作分裂的分来别解,是何等的自然得体,但对于谜面无论如何也抹煞不了其 所持的否定态度。出这样的毛病,要归过于对趣味的过份追求。 上面说过,“褒贬失当”是很多人注意到的毛病,都在自觉避免,偶有所犯,亦属无 意,所以如上所举的病例毕竟是不多见的,有者亦大抵如:遵守游戏规则(猜口语)耍无 赖;撇开表象看实质(猜口语)不要脸,等少关痛痒的东西。创作态度较为谨严的作者, 这些当然也在避忌之列,为什么要避忌呢?厦门徐鸿基先生说得好:“既要讲究艺术效果 ,也要考虑社会效果,尽可能做到完美一些。”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2:13

17.通假相犯 谜面谜底,凡以古今通假字成谜,而通假的字在面底同时出现,且以字义对释者,情 同普通的“底面相犯”,故称“通假相犯”。 “通假”也称通借,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习惯上也称假借。古书多用通假 字,现在的简化字也常采用。用于灯谜的所谓“通假”,实际上是包括“古音通假字”和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等“通同字”。细心的作者将它们分成“通”与“同”二类, 通”的如:女通汝、工通功、政通正、枝通肢、禽通擒、食通蚀、风通讽……等;“同” 的如:亡同无、反同返、见同现、昏同婚、然同燃、景同影、华同花……等。近年谜界开 辟了个新谜目,就是用此类字为谜底的,称为“通假字”。灯谜界所说的”通假”其含义 与文字学专著的分类大同,但分得不细,只是指出这些字原可通同假借使用而已,有主张 标目“通同字”的,因这个谜目在谜界是新出现的,定名未趋统一,亦是正常现象。 通假字入谜是与谜同生的,因灯谜是文义谜,古文多通假,所以就难免出现在灯谜之 中,谜人善于利用字义进行别解,通假字更具别解条件,所以大家都乐意使用,或用于面 ,或用于底,有以通义出之而释以本义,或以本义应之而作通义使用,充分演绎了灯谜的 “回互其辞”的本旨,以值产生谜味的目的。如: 例1 莫言远火烧不着(猜封建论句) 然则孰为近 评释:谜面出自《十老诗选》,是一旦火烧起来,无远近皆着的意思。谜底舍弃“然 ”字在句子里的语气本义,回到它原是“燃”的本字的通义,用以解释谜面,且用反洁的 口吻,通义使用极见自然。 例2 夕阳无限好(猜成语) 莫明其妙 评释:这是一个前几年曾经引起争论的谜例,品评者因不明其间扣合是以通假释义而 评作劣谜的,其时很多人指出,谜底的“莫”是“暮”的古通字,谜底经通假产生词义的 别解,是很具谜味的。这次争论,是通假在灯谜中使用的争论,在复苏不久的谜坛产生过 不小的轰动效应,通假入谜引起了新一代谜作者的注意。 例3 举翮触四隅(猜曹操令文) 处小而禽大 评释:谜面的上句是“习习笼中鸟”,两句诗是描写失去自由的鸟儿,时时不忘广阔 的天空,那举起的翅膀不断的触击樊笼。谜底原本是“处于弱小的地位,而能擒捉强大的 敌人”,经与谜面相扣,谜底古通“擒”的“禽”,不作通义解而作禽鸟的本义使用,是 很能传神题意的。 例4 现代美人图(猜《四书》句) 今女画 评释:这是《谜也者》中的谜例,谜底“女画”原是“汝划”,底是“现在你这计划 ”的意思。因为“女通汝”、“画同划”,所以这个三字谜底就用了二个通同字,现在不 以其古通而用其字的今义来会意谜面,却是恰好。 以上四例皆是通假入谜较为成功的谜例,下面再介绍二例故意以通假相犯的例子: 例5 政(猜古书名) 正字通 例6 古书无阵字(猜时人名) 陈其通 例5出自《春谜大观》楚香所作,指出谜底的“正”与谜面的“政”是通义同用的。《 荀子·非相》:“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正令是也。”“正令”就是政策命令。例6是今 的仿作,“陈”是“阵”的古字,《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卫灵公问的 不是他老先生绝粮的陈,问的是战阵之法,可知“陈”是“阵”的本字。 利用通假字故意相犯好不好,这也和普通的面底故意相犯一样,因成谜机会少,在谜 界尚未引起注意与评说,倒是那些无意的或不自以为非的相犯,近年却有所争论,很多人 以为面底同时出现通假字,两字既然同音、同义、通用,本来就是一个字,何况是以它们 的字义相扣成谜的,灯谜既是文义谜,按义扣从严的原则,应该视为“面底相犯”。 上面列举了通假入谜成功的四例,和故意相犯的二例,论述与其它病证的只举病例不 同,原因是“通假相犯”是一个有关字学的较为深奥的问题,初学者不易明了,一些老作 手尚且弄蒙了,所以试图引入正例,以便读者对照,下面举起病例来就有力得多了。 例7 开花结果(猜作家名) 华而实 评释:谜底是个作家名,很难把握这个作家是否真姓华,还是只是个笔名,取既华丽 而质实呢?因为“花”读音hua有十四义;“华”有三个读音亦十四义,其间读hua的音义 同花,“华”在这时是“花”的古字。这谜就是用这个古今通同来互扣的,本是同字,音 义绝无二致,所以说它犯了“通假相犯”的毛病。同样的道理,用三个带花字的水名挂面 ,来猜画家华三川,也属此病。 例8 吐纳(猜贸易名词) 出口转内销 评释:吐纳是古代一种养生之法,属气功名词,谜底对谜面作分而合之的解释,“吐 ”是“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因此应以“出口”;“纳”是“收入”,既然是吐而纳之, 则扣之以“出口转内销”意义是十分确切的,面底词意又有所别解,谜味不错,然而“内 ”是“纳”的古字,它们是一对“古今字”,《苟子·富国》“婚姻娉内,送逆无礼。” 注:“内,读曰纳,纳市也。”这谜以底释面是用“转纳”之义入扣的,遂成相犯。 例9 非他杀事故(猜成语) 自我作古 评释:谜面是法医名词,是验尸报告上的结论,即指自杀事故。“事故”在这里是事 件之意,但“故”也有死亡之义。谜底“自我作古”的“作古”是“创始”,《宋史·礼 志》:“帝曰:‘自我作古,何害?’”整个谜底原意是“就从我自个儿开始”,但是“ 古”与“故”是古时的通假字,也是死亡的意思,“作古”于是成了“作故”而有了死亡 之义。谜底原意经此扣合产生强烈的别解。《尔雅释诂》:“古,故也。”很可惜一条扣 合如此紧切,别解如此巧妙的谜作,就断送在这“古故也”三个字上。 例10 横眉冷对(猜汉代人) 张衡 评释:《词海》衡字第十三义“通横”,举诗经“衡从其亩”为证。晋代陶渊明《归 去来辞》:“乃瞻衡宇”,就是看见门上横木的意思。这谜以“衡”的通“横”来直扣面 上的“横”是个较为浅显的“通假相犯”病例。 例11 莫愁(猜五言唐诗句) 天气晚来秋 评释: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他的面底一共用了三个通假字。面上的“莫”是“ 暮”的本字,《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谜底用“天气晚”来作释,就是 用通同之法,这在通假成谜中是可取的。然而谜底的“秋”自古以来是“愁”的通代字, 《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所以诗人以秋言愁 ,灯谜扣合更是“秋、愁”通代,如果谜面只是忧郁绕思,谜底扣之以“秋”而释以“愁 ”义,当属可取,而本谜“愁”、“秋”面底两见,以义互释,故当以“通假相犯”视之 ——这“通假”当然是灯谜界习惯称呼的“通假”。 谜的底面扣合,还有以拆字为手段的,《文化娱乐》的一次赛事上,出现过一则评优 的以“莫愁”为谜底,面用拆字分咏的谜作,在浙江上虞县《曹娥谜会》的私人场合中曾 引起争辩,沈阳东有礼兄以为此谜面上有“暮”字,谜底有“莫”字,应算是“通假相犯 ”,在场亦有以为通假字虽同时在面底出现,只要是以字体拆合为主要手法,不靠这两字 的字义串解者,应不属伤犯范围。后者这个立论是以“形扣从宽、义扣从严”的原则为依 据的,是个可依循的观点。通假字入谜的可否,几年前又骤然在《中国谜报》上引起激烈 的争论,大概是以现实意义与传统文化为分垒的,经过长时间的探讨,“通假”入谜的存 在价值在灯谜界取得了基本的共识。为了使制谜人弄清“通假字”的范畴与应用,所以有 了专以通假字为底的“通假字谜目”的产生,在海内外形成了热潮,但估计可能会由此而 产生新的弊端。 谜人毕竟都是读书人,都很博识,读书时对通假字已深有认识,知道它们的通同关系 ,用以入谜,面底两见的不多,相犯的,通过层层把关,刊登的更少,所以这个毛病在诸 多谜病中没有它的严重性与普遍性,经分辨之后形同一般的“面底相犯”,本可归并而无 独立评释之必要,但因这毛病颇为典型,是有关灯谜赖以存在的文字上的问题,也是制文 义谜的基本常识问题。加上已在灯谜界引起多次的、广泛的争议,故尔与普通面底相犯分 开,作为一病加以评释。这一点,是必须附带说明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2:39

18.用格相犯 灯谜面底扣合,有借助谜格的调整而完成的,经调整后的谜底出现与面上相同的字部 ,这就是“用格相犯”。 对于谜格的产生,杨汝泉《灯谜之研究》认为:“此盖谜事之进化,本《文心雕龙》 ‘辞欲隐而显’之义,不可谓无深意存乎其间,未可厚非也。”至于谜格的作用,谢会心 《评注灯虎辨类》的:“然有时采取底句,当措词挂面犹未能循蹈轨辙,势不得不于常法 之外,别开途径,以济思路之穷,此制谜标格所由昉也。”可视为制谜者经验之言。在早 期,谜格是服务于制谜的需要,用于改造谜底,使之易于入扣,也即张起南所说的“不得 不以人力补天工”,谜的用格,处于被动阶段。经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很多作者为了增添 谜趣,反过来利用谜格来为开辟新思路服务,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韩江胡郎常说的“格 用谜活”。但是,“有格的谜好不好”,却是个谜人长期探讨的问题,有以为制谜用格“ 纵然灵巧,究失天然”(谢龙文说);有以为“善谜者不好格,好格者不善谜”(柯国臻 说);也有认为“谜之用格,所以启示猜者,俾有迹象可寻,譬歧途之路针也。”(杨汝 泉说)潮州江风兄则在《谜格云云》中执言:“用有格无格作为谜的优劣标准是不科学, 不公平的,有格无格只是形,有谜无谜才是质。”他是倾向于主动用格的。经过多年的探 讨分辨,对于谜格的作用与存在价值的认识渐趋统一,温州柯国臻先生在《漫谈谜格》中 的一席话,就是很概括且具代表性的意见:“应以是否活了一个底句和活了一个底字, 作为为成谜是 设格的唯一准则。” 谜有“体”有“格”,谜的体裁是关系谜的扣合形式的;而谜格则是管制约谜底,调 整谜底结构的。谜格既然能以他调整谜底的功能,来使谜底生发新意,则制谜用格,当然 无可鄙薄。对谜格使用适当与否,巧妙与否,可见作者的识见功力,应该说是“善谜者善 用格”,反之,用格不善,就是谜作者的失误。用格本图活谜,用之有失就变成害谜了! 用格失误的谜,就是病谜。所谓用格失误,应包括错用格(本应此格而用彼格),滥用格 (本不须用而用),以及用格后使面底出现相同字部等毛病,这里所要分辨的就是“用格 相犯”之例。 例1 零落成泥碾作尘(猜刊物名 燕尾格) 花城 评释:谜面出自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是写的梅花飘落泥涂,碾而成尘,而 不改其香。谜底借助谜格读作“花成土”来直释面意,乍看扣合尚属平正通达。这谜用的 “燕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它的格规是谜底须二字以上,末一字分开作两字读。而且必须 是左右结构的,一如燕子尾羽的分开。本谜用格后谜底出现“成”字与面字相同,因为用 格谜是以经过谜格调整后形成的新底来扣释谜面的,所以同字两见就是相犯。 例2 竹篙茅舍自甘心(猜市名 徐妃格) 邯郸 评释:“徐妃格”在谜格中属“半读类”,这个谜格是依据《南史》“梁元帝徐妃以 帝眇一目,知帝至,必以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去。”的故事定名的,所以谜底须二 字以上,且应是同偏旁的,去其同旁,只取一边入扣。上面这谜按格就用“甘单”来串解 谜面,为什么这个谜面能被猜作“甘单”呢?有些费解。这句诗出自宋代王淇的《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是说清莹皎 洁的梅,不慕繁华,自 始 莫,自个儿立根于草野,但那林和靖却谬托知己,?以吟咏, 致有“梅妻”的不白身份,让多事的后人传为笑谈。玩味全诗,知梅的本志是自甘单独的 。谜用的是章旨大拢之法,但因谜底单薄,拢不合诗的神气,更糟的是一经用格就暴露了 作者对于“徐妃”的认识也只是半面而已。 例3 事无不可对人言(猜毛泽东词句 折翼格) 曾记否 评释:“折翼格”亦称“瘦腰格”,顾名思义,用这格的谜底必定是三字以上的单字 数词组,其中间一字如鸟的翼或人的腰,必然是左右结构,扣谜取其一半连上下文来切题 ,也属半读格类。谜面是清代曾国藩的联语,作者用面上自抵的手段,将“事无”二字先 行销除,存下的再来扣底,“不可”为“否”,因面句作者姓“曾”,中间记字取其“言 ”的一半,所以谜底就是“曾言否”。一“言”道破,格用谜死! 例4 不及月宫在九重(猜成药名 蜒尾格) 无比膏 评释:套句笑话来说:“天,乃宇宙之太空也”,实在高得很,中国的古人说那足足 有九重,这月宫就在高高的九重天上,人间的宫阙无论如何巍峨。像“骊宫高处入青云” 或“玉楼天半起笙歌”,总高不过九重之上的月宫。谜面若是,因之谜底不能不承认这月 是“无比高”的“月”,能将“膏”字拆成“高月”,这完全得力于能将谜底末字上下拉 长成两字的“蜒尾格”,可知谜格确有妙用,确乎是“有深意存乎其间的”,但谜作者大 概只晓格义而不详谜规,纳底撰面时不知回避寻找“月”的代称,而让这条犯面的尾巴轻 易地露了出来。 例5 日暮汉宫传蜡烛(猜电影名 折领格) 大漠紫禁令 评释:“折领格”的谜底应在四字以上,在相当人的项领部的第二字(这个字必须左右结 构)去其一半,取其一半连结上下文入扣。这个谜底经这一折腾就成了“大莫紫禁令”, 谜面“日暮”扣谜底的“大莫”(大字作何解,我这时还未弄妥),“汉宫”则会意为“ 紫禁”,“传蜡烛”是官家(皇帝)传出让民间举火的命“令”,成谜颇为泛泛,可能是 这个谜底本来就难以“循蹈轨辙”,“不得不以人力补天工”,拟谜还是有些心计的。但 是一经折领,居然连颈肉都刮下来,牵筋带骨,以“莫”应“暮”并发了通假相犯的毛病 。 例6 生来当自律(猜离合字) 自小省 评释:“自小省”是个近年用烂了的离合字底,作者想另开新路,弃节省而入检点约 束,故于谜面以“自律”出之,能变意是好事,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但古人的话 只可信其一半,因为他本来还应该说:变得不好则不通,不通就不一定只回到穷。这谜就 是一例,因为谜面措理失当,出现伤犯,使他的变重归失败,“离合字”原有人主张应挂 “离合格”,因谜人自己约定免去,但患病归科,还是应该送回“用格相犯”这个病区里 来。 例7 为公保千金(猜五言唐诗句) 白头宫女在 评释:谜面本未挂格,但它在谜底暗用谜格,循上则之例,亦将其归口评释。“白头 格”是偕音格类中的常格,谜底两字以上,第一字偕读作别义以解题面。在谜底用格,这 是谜人弄巧,属主动用格救活谜底之举。谜底除去“白头”作格,存“宫女在”按格“宫 ”字作“公”,而“千金”别解为“女”,这样来释面,手法虽然巧妙,但“公”字互犯 。 例8 一千另一天(猜物理名词 放踵格) 重量 评释:“放踵格”亦属半读类,它的格规是谜底须用两字以上的词组,每字下半截须 是同一字部,按格去除它们相同的下截,将存下的上半截连读串解谜题,“放踵”取自成 语“摩顶放踵”,放踵就是脱掉鞋而打赤足的意思。本谜底“重量”下半截各自的“里” 相同,恰好用这个格来除去,存下“千旦”与面句相匹。这一匹就发现“千”字谜面先有 了。本例选自《谜谱》,这是初学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书,像这样举入病谜造成伤犯的 ,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不然,跟谱唱歌,定会反腔背调。 用格而造成相犯,实在少见,因为向来学谜兼学格,猜谜先问格,谜格知识已深入谜 人的心,对于借助谜格来完成扣合的谜作,是用经谜格调整后发生有别于原底的新底来串 解谜面的这一基本常识,大家都知晓。所以要从刊登的谜作选例,甚难寻觅,可知这个毛 病也和“通假相犯”一样,不具普遍性而带典型性,因它不如普通的“面底相犯”那样面 底显见,昭然若揭,而是须经解释格法才能“若揭”而后“昭然”,但因它是制谜的常识 性错误,初学者难保不犯,故而列为诸病之一。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3:27

19.认错字形 制作字谜,全凭字部结构的拆合,拆合时其中部分笔画发生误差,使组成的谜底变成 锗字,这就是制谜者“认错字形”。 我们所说的字谜,包括以一字为底和靠字部结构拆合的多字谜底。文义谜的制作,是 以汉字的多部、多音、多义为依据的,因此字谜是灯谜中最基本的谜种,字谜制作“无论 是会意、离合、象形、分扣诸体,均离不开字典里的部首、笔划、结构的增损离合。”( 汪寿林《破拆字谜见匠心》)汉字多“形近字”,有时一点一画之差,就会变成别一个字 ,或干脆成为错字。制作者如不注意笔划的准确性,认错字形来撰面拆合,识字者很难按 你的差错去猜出你的谜底,勉强猜出亦拼拆失据,解释不通。张起南一贯以为增损成谜“ 巧则有之,殊寡余味。”并认定“谜以一字为底者,亦最易射,因其无须记诵,但明其意 即可推求而得,若以离合增损出之,必至如风扫残云,有倾刻罄尽之势。”对于字谜,不 无鄙薄之意,方作此危言!设若供猜的谜,制作时字部已先有误,即使精小学、多识字如 谜圣者,也将作三日思,终不能辨的。 以字体结构离合成谜,被称作第一条文义谜的“绝妙好辞”,就是个会意并合的字谜 。亦是东汉的“鲁国孔融文举”就是一首离合诗的谜底。以字形成谜,古人是很宽松的, 如北齐故事,徐元明做谜讥讽徐之才,“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误,之当为乏也。”是 说姓徐的,姓也不是人,人也是乏才的人。这是早期的谜,不必笑他雅拙,但以“未入人 ”来切“徐”姓,几乎是三部皆非。字谜的认错字形(或者并不以为错)可说是古已有之 了,连力贬字谜的张起南在《仿孔北海四言离合体,隐闽张起南味鲈六字》的这首诗中, 以“趋步阙廷,刍荛莫效,屺岵悲歌,空山寄傲。”扣“起”字,起字从走“己”声,屺 字从山“己”声是不能混代的;这样字形差异的扣合,居然冠于巨著的前面,谅必也是不 以为非的!《心向往斋谜话》(孔剑秋著)载有一谜,乃“隐秀社第二十一会,有‘故氐 种也’之谜面,而射六才一句,余与 是站 猜为‘从来?纸半张’”,同社汤君济北 云,纸字偏旁从氏不从氐,余检字典信然,比揭晓时则依旧为我等所猜之句,盖从俗写, 缘市中纸铺招牌多书作氐字故也。”这就说明作者认错字部,识字者必不敢作如是猜的。 所以汪寿林先生指出的“破拆字谜,首先要注意汉字笔划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不 然,是很容易出错的。 例1 两点纷飞连续雨(猜字一) 霈 评释:这个谜例是汪寿林先生在《破拆字谜见匠心》文章中举例用作论证的,下面节 抄他的分析:“意为‘雨’字中四点离合成‘沛’再添雨,成谜底。后经校对,‘沛’右 半部不是‘市”,其上从竖不从点,谜虽见巧,由于笔划画不确,只得舍之。”我们从这 个谜例,见汪先生制谜之谨严,“只得舍之”四字说明“字谜大师”之誉,不是平空可得 的。 例2 见人就笑(猜字一) 竺 评释:《名家谜存·绿筠室谜稿》(林倩如作)载有此谜,嗣后也于多人谜作中见到 ,亦有谜面作“逢人欢笑得无愁”,欲兼作提义的。上海谜界曾对此谜有所争议,因谜底 “竺”是“从二竹声”(说文解字无这个字),“笑”字按《说文解字》分释,原应“从 竹从犬”,但李阳冰刊定《说文》释作“从竹夭声”,无论“笑”的下半从犬还是从夭, 就是不从“天”,所以要以“竺”来“见人”就“笑”,是不可能的,强为之,就是认错 字形。 例3 无才可去补苍天(猜字一) 拓 评释:谜面是《红楼梦·石上偈》句子,是题在青埂峰下一块顽石上的,原是女蜗补 天时的一片遗石,自恨派不上用场,因有“无才可去补苍天”之叹。谜是以拆底就面的法 门来扣合的,即无去“拓”的“才”存下的就是可去补苍天的“石”,谜的运法开拆是很 合辙的,但“拓”是个动词,以手推物或开辟的意思,《说文解字》释为“从手石声”, 而古文“才”部却只有一个“才”字,其义是“草木之初也”,篆书作一直二横,直为枝 干,上横将生枝叶,下横为地。古文今文“手”部与“才”均是形义不同,将“拓”拆为 “才石”是认错了字形,将手作才,是前人也有的,“搞长弓,张府高才”就是一位著名 科学家的拆字联句。可知精明如大学者,在字形上亦是不甚拘谨的。 例4 集(猜市名) 佳木斯 评释:有一个实物谜故事,说有人以一个一寸高的木雕美人,求射一字,历时盈年, 方为人以“夺”字射中(繁体为大佳寸三部合成),释作“一寸佳人”。但现时的作者, 大多指出此谜的“佳”实乃“隹”之误。以“集”射“佳木斯”也同此误,“隹”是个独 立的部首字,本身的义是短尾鸟,与“隹”合字的大多不离鸟属,“集”字即乌宿于木之 意。可“佳”字是个合成字,“从人圭声”,是“善”的意思。以“佳”为“隹”用入拆 合字谜之中,是个常见的差错,但这个谜竟出现于《星期天》杂志的一次赛事上,拿错字 来要人猜射,不单乱人神思,而且亦暴露了作者的水平,简直是在开玩笑,无怪有人要到 《灯谜指南》上去揭发它了。 综上各例,可说“认错字形”是源远流长,虽名家也不能尽免的,有人就因此搬出“ 形扣从宽”的口号来搪塞,这是极不负责任的。需知“古已有之”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 东西,更需明了,前段提出的“形扣从宽”是与“义扣从严”相对而论的,“形扣从宽” 的尺度虽很难把握,但总以字形恰是笔画不错为好。谜语故事中,有相传五代梁武帝信佛 ,偏袒和尚,在一宗田产纠纷案中亲判了个“貞”字,国子博士刘显分拆作“与上人”, 有司就将田产判归和尚,将繁体的贞字拆作“与上人”是很穿凿的,只能说是形近,今人 制谜就严肃多了,如常见的将“蹄”拆为“止啼”,“激”拆为“泊放”,“挹”字拆为 “扣巴”或“把口”等,字体结构虽然扯乱了,可是笔划形状却不差分毫,这样的宽才是 可容的。但如以“佳”为“隹”,以“夭”为“天”,形错明显,是断乎不可用“形扣从 宽”来作为借口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4:11

20.一谜多底 “一谜多底”是指以同一谜面猜出多个谜底来,前人列作谜病之一。 总观今昔谜人所说的“一谜多底”,应该包括“多猜”与“多底”二大类型。 我们制谜,离不开通常所说的以底拟面,因面探底二途。有了谜底,先读出底的别意 再取自以为恰好的谜面来扣合;见一诗文成句,偶触谜思也会搜求出能笼括面意的谜底来 。这两者是每个制谜人必由之路。但严格他说,实质都是以底拟面,因谜底是固有的事物 ,不能随意杜撰,相信每个谜作者头脑里都装着不计其数的底材——已作的、未作的、作 得好但还有别的路子可走的、作得不好或还作不出来需要觅面扣合的。所谓见一诗文成句 ,偶触谜思,就是这些底材在脑子里长期储存的效应。人的思维是很复杂很微妙的,这面 底产生的先后关系一如鸡与蛋,本来就不必强分谁先谁后的,只要你的谜扣合得好,谁去 顾及你的先后呢?制谜人既然是以自己的意见去取底拟面,扣合再好,也只能是一厢情愿 ,用南通郑抒先生的话来说,这只能算是灯谜创作的“第一次完成……只有经过‘读者’ 猜射,桔出符合你原先所想回避的对象本身(甚至超越你原先的创作)你的创作才算完成 ,这是第二次完成,它比第一次更有价值。”有很多谜就很难通过“第二次完成”这个关 ,那是你提供的谜面指向多端,或猜者思路与制者不同,这样情况一出现,你的谜就可能 被猜出底外底,这是常见的事,张起南的“有时所猜或突过原作,不宜固执己见,负人苦 心。”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而言,作为谜的主人,这就要看你临场的反应和襟怀了,一般来 说说,突过 作的要接受,不相上下的可迁就,劣于原底的可不就,总之要使你的谜有个 最恰好的底 ? 古人称?谜为商灯,商字?义,即本于此。所以可说,一谜多猜本不属病,只能算 是有?点的谜。 要说这类谜的缺点,就在于作者对自己的谜作是否会出现底外底缺乏把握,思虑不周 。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人人碰到的防不胜防的老问题,有人因此立论:“一条灯谜若可同 时猜出二底以上,则这条灯谜就不成立。”这个观点是很偏激的,这和人的名字一样,不 可能因出现同姓名者而否认这人的存在。我们只能在多底的谜作中分辨出扣合的优劣,择 优而从。 例1 卷我屋上三重茅(猜成语一) 秋风过耳 评释:这是那年南京谜会上出现别底的很有名的谜例,被人以“风吹草动”应射,此 底以其干脆生动而比“耳”字作别解的原底较优而被作者接受,传为佳话,并未见有人来 说此谜可猜两底,不能成立。 例2 问姓惊初见(猜电影名) 新闻人物 评释:谜面是李益诗,作者取其作面用的是正面会意的手法,只从题意直接入底,有 问则有答,有答则有问,既惊初见则必是新的人物,应该算是能自圆其说的。幢蝗瞬?作“失去记忆的人”,猜者是从诗的下句“称名忆旧容”受到启发的,既是旧容又惊初见 ,则此人应是熟悉的而又失去记忆的人,用的却是章旨手法,猜得也够谐洽。两底匹面, 可谓难分高下,恰好原底是香港片,别底是国产片,终以谜目加标产地作为折衷,使各成 通谜。 这样的“一谜多底,始料未及”(王泽南,张先珍《增强科性学,力求规范化》)除 了择优而从外,是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因为灯谜亦如世界上的其它问题一样,都有它 的多面性,这是很难加以规范的。由于谜目范围的许可而产生的“一谜多底”,只要它的 扣合恰切、有谜味,只能算是意外的“多猜”,是无病的。 谜病亦如人的疾病一样,有临界症,处于有病无病之间,它分明是病,又不太碍事, “多猜类”的谜作中有一些就是如此。 例3 到黄昏点点滴滴(猜字一) 酒 评释:按古代十二时辰的排列,酉时恰是黄昏谜底以“酉”加水即成“酒”字,但黄 昏又是一日傍晚的泛称,它不一定指酉时,它可代称“夕”,“莫(通暮)”,“夜”, 除“夜”的定义有些差别外,前二个都是对的,所以“液”不算还可猜“汐”、“漠”。 临场挂猜,人家以“汐”、“漠”应射,不单不能判错,而且难分高下。 例4 半推半就(猜字一) 掠 评释:此谜人们常称为“一半儿谜”,即谜面出现半字,就以其字的一半来凑成谜底 ,这类谜有时很不严格,所谓一半是取其一部分而已,取哪一半也说不清,由猜者自个儿 去凑,凑得字来就算,这样往往就凑出别底,所以这个谜底也可能是“扰”。也难分优劣 。 这样的“多猜”,是因为制谜者只求简单成谜,不顾蠊斐傻模匾氖羌词?不出现别底也是枯燥乏味的,所以这样的“多猜”谜,也可以归入病谜之中。 例5 蒙语(猜成语二) 一言蔽之 不知所云 评释:谜面“蒙语”是蒙古语的简称,所以这谜可看作是面上别解,谜底第一个成语 以 煽郾我杂 扣言,第二个成语用不知释蒙用所云释语,两底意义虽有不同,但串解谜面 则一。 例6 神话(猜成语二) 一表非凡 谈吐不俗 评释:这谜的两个谜底亦如上谜,词意不同,第一个成语的“表”是指人的外表相貌 ,但它是用作“表白”说话,和第二个成语的“谈吐”同义来解释谜面的,至于“非凡” 与“不俗”更是同义。 上面二例,都标明要求猜两个底,两底中的任何一底都足以消纳谜面意思,两底虽用 在一起,但无相互稗补之功反有重词叠义之弊。这可能是有些作者,于创作过程中知道自 己所取的这个谜面扣合原定的谜底,可能出现底外之底,而自己又未能分辨原底别底的优 劣,更不愿换面扣紧一底,干脆标目同时求射,这就造成“一谜多底”的毛病。 这二个“一谜多底”的谜例,均采集自新近出版的《中国谜语大观》,这部大观里收 集的谜良莠参半,这类似是而非的谜作不少,可能是编者在收集谜作之时,收到同面异底 的谜作,不加审辨,未能分出优劣,胡乱采用同面同目归并的方法,把两条 扯成一条, 以致造成这“一谜多底”的毛病来。因为仔细分辨起来,例5两底中“一言蔽之”是较“ 不知所云”好些的,因它词义别解,虽难猜而较有味。例6情况相似“一表非凡”就比“ 谈吐不俗”好得多。这是略有灯谜知识者,稍一分辨,就能决定取舍,亦就能够避免的毛 病。可知制谜不易,编书更难,诸多病谜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刊入正式出版的书籍中,以它 的病患去感染为害那些未有免疫能力的初学者,其原因,往往就出在这“编”上。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6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4:40

21.一谜多格 一个灯谜,用二个以上的谜格来调整谜底就称“一谜多格”。 灯谜用格,前人多持“纵然灵巧,究失天然”的意见,认为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不过谜格的应用,也如诸多谜法的使用一样,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亦是因人而 别的,倘能“格用谜活”,则何苦坚持不用而坐失谜材。若单纯为了成谜,一遇难以入辙 之底则谜格为用,一格难调,乃用至二三格,如李文宾先生说的“将谜底除头去尾,以致 面目全非,体无完肤,此类灯谜着实勉强,粗硬,呆板,机械,失却了天然之雅逸。”《 灵箫阁谜话》作者谢云声也说:“格局既如是之多,而善制谜者则不须乎此。”并引杨诚 斋论诗的“从来天份低拙之人,好谈格式,而不解风趣何也。格式是空架子易学,风趣便 写性灵,非天才莫辨”来与好格诸家共鉴。 例1 老母惯行刺(猜四字) 高堂数仞 评释:此谜乃谢云声所举病例,谓出自《春灯合刻》之中,连用掉尾、系铃、燕尾三 格。先用掉首格使“堂高”变为“高堂”来扣面上“老母”,系铃格则用来使称数目的“ 数”,异读变音而作频数来应面上“惯”,再用燕尾格将谜底“仍”左右分开成为“刃人 ”来释“行刺”,全底即成“高堂数刃人”。这谜谜面已自粗俗,显出为制谜而制谜,而 谜底更连用三格,更见勉强,花大力气而“究其所得,殊未为奇”(谢评)。 例2 可怜衣罗者,不是养蚕人(猜七言唐句) 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释:这个谜例是《灯谜二谈·忌多格》中所举的。用二个谜格,这二个格是遗珠与 双露春。谜底应面,余一“嫁”字无着,故用遗珠格遗去,底中之“人、衣”二字,而上 也有,于是“双露春”就派上用场。李先生以为此谜“虽然也算通得过,但干疮百孔,总 非完璧。” 例3 服阕(猜中药名) 桔梗 评释:此谜取自《硅圆谜稿》。古人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服 ”是照丧礼规定穿戴一定的丧服以哀悼死者,服阕之后即可更换吉服,底面扣合即以此为 依据。谜底用徐妃格去掉相同的“木”旁,再以卷帘(旧时二字亦用卷帘倒读)调转为“ 更吉”,一谜二格,只得一个两字底的一半来释面,也就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读前人谜籍,总会遇到二格以上的谜作,今时出版的内部谜刊,此一现象却很少见。 仔细研究前人多格的谜,有不少是兼有系铃、解铃、牟尼、红豆等格的,因为古文诗词, 多有可作异读的字,异读别解,制谜所宜,故于他格调整谜底的同时,引入铃格使之就范 。而于长句谜底中间顿读变意的则用红豆格,谜底二个以上集缀成底的就用牟尼格。红豆 、牟尼与铃格类现时国内谜界已渐舍弃,因为多数人认为谜格之用在于改变谜底字句排列 及字形,异读,顿读,连缀的谜底外形无所改变,故可不用谜格,以免指向过明,反使谜 味消减。此类谜格一经免用,减去累赘不少,故今人甚少“一谜多格”的谜作。 不过作为一种谜病,“一谜多格”还是实际存在的。热衷于玩弄谜格的人还是会有, 只是他们的作品一般过不了编者这一关,所以上刊率较低。初学者应培养自己对谜作的审 美能力,对这种把谜格当成不可或缺的工具,完全依赖套格成谜,弄得一条谜像个严重伤 残的病人一样,脚上夹板,坐轮椅,持拐杖的窝囊形象,应有所鄙薄,从而以张起南所说 的:“若兼用数格,则不独千头万绪,猜者为难,且破碎支离,必非佳构”的这种作法, 看成制谜大病,引以为戒!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7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5:52

22.一字二用 灯谜是文义谜,谜面与谜底的扣合,全仗字义间的替贴对释,讲究面无赘意,底无余 义,虽作别解也须注意每个字在谜解中的作用,交代分明。故无论谜面还是谜底,其间个 别字眼,若在对释时须起两种解意,这就犯了一字二用的毛病。 《评注灯虎辨类·格式·鸳鸯格》中有一谜:青莲子(猜白居易诗)紫薇花对紫薇郎 。谢会心居士以为“恰巧底句对字适在中间,又可顿作两句读,一读‘紫薇花对’,一读 ‘对 限 郎”。妙在题面子字。既可对得花,又可对得郎,工巧异常。”?则谜妙在将谜 底的“对”字用了二次,这是作者对谜材优势的充分利用,但具有这般可作一字二用的底 材毕竟甚少,可遇而不可求,故会心先生于赞叹其“心思特巧,花样翻新”之余,又说: “得未曾有制谜如斯神乎其技矣!” 今人还有一谜:胡服(猜《卖炭翁》句)身上衣服口中食。这一则谜的成功,则在将 谜面的“服”字作二次解释,面上似乎是“胡服骑射”中的“胡服”——胡人的服装,而 实则以“什么是服”设问,谜底不怪其问的无凭,不厌其烦地作字义解答:服如果作衣服 解,则是身上的衣裳;如果指吃药,那就是口中食了。“服”字有二音十六义,由于底材 条件的限制,只能择要而举其二,读者于释谜解义,寻味畅快之际,是不暇以面上一字二 用为病的。 制谜本无定法,所谓谜法是后人总结前人创作实践而分辨出来的。“一字二用”因作 谜成功的机会不多,《辨类》终究未能定之为法,后人偶一用之,成谜于有意无意之间, 未能细作审究,对于因之而滋生出来的毛病,更未引起注意,所以历来论谜者尚未触及。 这里试举一些因“一字二用”(包括在面和在底)而成病的谜例: 例1 僧推月下门(猜离合字) 尚手掌撑 评释:这个谜曾在《灯谜指南》上讨论过,原作者以为“略有小恙”,但又敝帚自珍 “舍不得放弃”,拿出来求“一个好的补救方案”。然而见仁见智,却有谜友认为这谜“ 完好无病,不需要什么诊断”。这条谜真的“完好无病”么?我想,这是不必评谜家也不 会同意的判断!这谜除了以尚代和尚,犯了以偏扣全外(以章旨会意出和尚,故“月下” 不算无着落),其间谜底拆释,还犯了小结构一字(部)二用的毛病。正如兰金谜友所说 的:“所谓离合字谜,应该是由一个母字分拆成若干子字,然后将分拆的子字与原母字排 列组成谜底,以扣合谜面。拿‘撑’字来说,可以分拆成‘手’和‘掌’两个子字,与母 字‘撑’组成‘手掌撑’;也可分拆成‘手、尚、手’三个子字,与‘撑’组成‘尚手手 撑’等,但绝不能组成‘尚手掌撑’,因为‘尚’作为子字分离出来后,就不应再有‘掌 ’字了。”经此缜密的分析,其间“尚”字用了二次就显而易见了!这是极不符离合字离 合的规范的。 例2 斩草除根(诗品) 如日之曙 评释:这个谜属拆面就底之法,所谓“拆面就底”,《评注灯虎辨类》给下的定义是 :“须先审定谜底,然后措词挂面,于题面之调遣,或分开字部,或拆散字画……使之表 里关映,确切不移。”这个谜就是先从谜底“如日之曙”会意出“旦”的义,再以成语挂 面,面句入谜立意是斩掉“草”字的草部,再除去它的根部(象形),只存下“旦”部, “旦”就“如日之曙”了。对于谜法的运用,是无阂可击的,但问题就出在那个借以拆 的“草”字,既言斩草,很可能就连整个“草”字都斩去了,若从整句会意,充其量也只 能除去“草”的直划,要既斩草又除根使存下“旦”部,整个谜面非做成“斩草草除根” 是解释不通的,而作谜者正是按“斩草草除根”的解释方法成谜的,所以说他的毛病在于 “一字二用”。 例3 荷戟独徬徨(猜离合字) 一丁彳亍行 评释:“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徬徨”是鲁迅先生的诗句,用其下句为谜面,是说天地 之间,这会儿只存下一个兵丁(卒)在 茇 (徬徨不前之状)行了。谜底将个“行”字, 按字划拆成短语,很能传达题意,也拆得巧妙,然而这谜的毛病,也如“尚手掌撑”一样 ,将行字拆成“彳、亍”,又将“亍”拆成“一丁”而同时用于谜底,这个“亍”部被用 了二次,而其成谜扣面,正正有赖于这有毛病的两用,所以此谜宜作病谜看。 例4 一心学口技(猜成语) 志在四方 评释:这谜的毛病在谜底“方”字两用,既欲与“四”字连词为“四方”来扣面上的 “口”,又要单独去解释面上的“技”,这是较为明显的失误。 例5 江水暴涨(猜民间音郑? 西河大鼓 评释:以“大鼓”来扣合“暴涨”,虽不接亦不离,从整个谜的串解来说,还是可以 通过的。但欲以面上的“江水”来笼谜底的“西河”,初看似乎是以泛入实,难以解释, 但仔细推敲起来,可以发现,作者是企图以“江”字的“水”部是在字体之“西”(地图 方位),而又以“江”来释河笼底,这么一来,“江”字就非用两次不可了,成谜就显得 极其勉强。 例6 十日约会在花前(医疗名词) 草药 评释:这是一则拆合字谜,谜底的笔划都在谜面间显露着。这种以字部明作拆合的字 谜,谜界有“半露面”之责,其实大凡字谜(尽管谜底多字),都离不开笔划的增损离合 。单纯以文义会意,暗企字部来离合,固然也可成谜,毕竟路子过狭,难免晦涩多底,故 也只是制作字谜之一法而已,未能顶替也不能排斥以字部明作拆合之法,就是“半露面” 的立论者,除非他不作字谜,作多了,终难免明作拆合。所以,尽管这谜的字部过显露, 以至悬猜之时可以不索而破,我们也不必过于责备,以此点为病,有病者,在于“花”字 须用两次,因为要并成“草药”,按面上提供的一个“花前”是不够用的。 例7 阳光四射泊水流(猜地名) 甘泉 评释:读谜面,或许有人会对他的造句、意景加以批评,但制谜者水平高低,各凭天 赋,作为一则普通谜作,不必过于求全。其中可取之处,在于将“甘”字看成一个发光的 “日”头,以“阳光四射”设面,始作俑者是个聪明人。但是用“泊水流”来射“泉”字 ,就差劲了,按制谜惯用手法,一个“泊”字就可另行组装成“泉”了,现在用“泊水流 ”也是按制谜的惯解,将“泊”的水部流失,但这一流失,“泊”就只剩下“白”了,要 它成“泉”,想必是作者又将已经“流”去的“水”再流了回来,这就难免“一字二用” 之嫌了! 例8 东南西北造良田(猜朱德诗) 四面山相连 评释:“东南西北”是四个方面,而“田”字无论从四个方面看,都是由山字组成的 ,作者造面立意想必如此。而以底释面,“四面”对贴“东南西北”是确切不移的,“四 面山相连”而成“田”字也很巧妙,而且在谜界已是用老了的方法,当无疑义。但经这么 一释,就释出了“四面”用了两次的毛病。 制谜重灵感,更重因材施用,恰当地运用谜材,能化腐朽为神奇,应用不当,即成谜 病。一如古之西施,姿质殊美,然天下美人何可胜数,西施能独魁其首者,据说是她有心 痛之疾,每发作,捧心颦眉,神气间有一种难以言表笔述之韵态,这大概是后来研究者所 说的“病态美”,说明她病得恰到好处,这病换个人来生恐怕就不行,学学样更不行,天 下因效颦而出丑的总还会有,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制 谜的道理与此绝无二致,特别是像“一字二用”这样几乎是凭机缘方能制出的谜作,若不 着意追求,只是随便摹仿,是很容易弄出毛病来的。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8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6:47

23.歇后非谜 有些谜作,谜面与谜底扣合,类乎歇后语,虽很谐趣,但没有别解,缺乏谜味,灯谜 行家称之为“歇后非谜”。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在民间口头流传,为群众所熟悉乐用,大多是诙谐而形象 的语句,运用时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使人联想会意,产生共鸣,达到隐喻指事,或 折讥讽的目的,比如要说用不了多久,就说“兔子尾巴”,听者就知道他是说“长不了” ;要驱赶不欢迎的客人,就说“二山相叠”,它的潜台词就是“出”!要说情况逐渐好起 来,就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比喻。“歇后语”说出来的前文是比喻语,用形象的 语言来引出后文,而后文是前文的解说语,揭示出前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歇后语在人 们的口头创造、流传、成形,大多有固定的说法,所以可以只说前文而不必带出后文,听 者自然心领神会。而我们所说的“歇后非谜”的谜,也用后文解释前文的方法来表达,只 是未经流传、成形而固定下来的歇后语而已,所以说它非谜。 歇后语在很大程度上与“回互其辞”的隐语相似,而灯谜是从隐语发展而来的,专以 文义的替贴和字形的拆合来供人猜射,灯谜还注重别解,而且讲究别解在底。如果把灯谜 的谜面也称作前文,谜底称作后文的话,那么灯谜的后文就不单单是前文的解说或引申而 已,它还把前文所示的义,通过文字字义的转移,解释到别种意思上去。扣合得好的灯谜 ,因别解而具谜味,灯谜的趣味与歇后语的谐趣不同,这点不同,是很微妙的,但对于一 个已人谜道者来说,还是不难加以分辨的。 这里举一个歇后语,及据此歇后语创作的灯谜,以见两者之区别: 歇后语: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灯 谜:围棋盘里摆象棋(论语) 子路不对 评释:民俗间如果要说某人某事“不对路数”,说的人会用“围棋盘里摆象棋”来引 喻,因为围棋和象棋是两种不同的棋,围棋棋局纵横各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 棋子分黑白二色,下子没有固定的路数;象棋棋盘由九根直线和十根横线组成,中间划定 界河,一方十六子,子各有名称。各子走法不同。所以听他说“围棋盘里摆象棋”,你就 会知道那是“不对路数”了。通过形象的语言,隐示出所要说的真正意思,所以这被说话 者隐去的后文,是不作别种解释的。 灯谜就不同,用这个歇后语的前文来作谜面,要求猜出的是《论语》中的句子,它的 后文先就受到这个谜目的限制,而猜出来的谜底“子路不对”,乍看与歇后语的后文意思 一样,只是字面略有不同而已,可是,这“子路不对”原来却不是指行棋的棋子的路数不 对,它那“子路”是人名,这个人也叫仲由,是春秋时大教育家孔丘的得意学生;“不对 ”也并非错的意思,它的原意是“没有回答”。用“子路不对”来射谜面,就变成棋子下 的路数不对了,这就叫别解,这就是灯谜与歇后语本质上不同之处。 “歇后非谜”,本是个很浅显的问题,大凡作谜者都不会将两者混淆的,但初学者就 保不住会弄不清爽,而要制出歇后式的非谜来,何况《中国谜语大观》之类皇皇巨著,就 将此类“歇后”的东西,当成谜作而大量收集在册。因之将它列为谜病,予以揭露就很有 必要了。这里附录这类“谜”作一撮,以见大概。 ①盲人摸象(猜成语) 不识大体 ②孙大圣的筋头(猜成语) 一步登天 ③苍蝇护狗屎(猜成语) 臭味相投 ④木偶人坐轿(猜成语) 不识抬举 ⑤娄阿鼠算命(猜成语) 作贼心虚 ⑥张飞钻进树洞里(猜成语) 英雄无用武之地 ⑦糖果广告(猜成语) 甜言蜜语 ⑧娱乐场剪彩(猜口语) 开玩笑 “歇后语”还有一种是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歇却其后面部分 的词语,而本意实在于后面部分,例如:唐代唐彦谦《长陵诗》:“耳闻英主提三尺,眼 见愚民盗一抔”:三尺指的是剑,用《史记·高祖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语;一抔 指的是土,用《史记·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语。诗文引用,常见的还 有如:“友于”指兄弟,用《书经·君陈》:“惟孝友于兄弟”等,又如“下马威”原是 “下马威风”歇却“风”字而成的词语。这些歇却后文的词语,应用久了就固定下来,不 过写作时喜欢应用者,亦会引来“文章似歇后”(明杨慎《丹铅杂录》语)的讥评的。 这类歇后,在灯谜中亦多见应用,应用得不当,就有“藏头露尾”之病,“藏头露尾 ”已专节论述了,这里不再重复。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9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7:22

24.定目不确 谜目在整个谜作中是个关键,它限定了猜射的范围,定目确切,使入有所依循,探骊 得珠。如果谜目定得不确切,使猜者空费心思误入歧途。“定目不确”包括定错谜目,定 目过宽,巧立名目等。 定目不确的谜作时有所见,特别是诸多报刊上公开征射的谜题,其中多人未能命中的 占很大部分就是定目不确的,最使人反感。这是作者制谜定目时,对谜底归属的无知或疏 忽,亦有一部分出于怕定目范围过小容易被猜破,而故意将谜目定宽。作谜者若能设身处 地为猜者着想,又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把定目看成制谜挂猜成败的关键,认真定好谜目, 是个可以避免的毛病。 25.一谜多目 一谜多目,虽串底释面分毫不爽,但因它凑成的谜底分属于不同的类目,这样的谜挂 出求猜,使人费心搜索,最令人望而生厌。赏释之间因其谜底性质不同,支离杂凑,而抵 销它的韵味。这是制谜者因面觅底,强行成谜的产物。这种为制谜而制谜的一谜多目现象 ,古谜多见,现在谜界对此抨击者多,已相对地减少,一谜虽集多底,也必于相同谜目中 求之。若以杂目凑底,虽扣合紧切,亦必被视为病。 26.用错谜格 使用谜格是用来改造谜底,使之就范配面,每个谜格有各自的格规,对猜者揭示谜底 的特点,使之“知格通变”(柯国臻先生语),便于射获。所以杨汝泉在《谜语之研究》 中说:“盖谜之用格,所以启示猜者,俾有迹象可寻,警歧途之路针也。”如果这个改造 谜底,启示猜射的谜格用错了,必将使猜者循格规而入歧途,不复得路。而这谜作本身也 就失去了猎射与欣赏的价值。用错谜格,也如标错谜目一样,都原子作者对谜格格规的无 知和疏忽,能及时矫正,对谜作本身就不造成病患了。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looner
  10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谜社小混混
等级:榜眼 帖子:472 积分:2259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2/11/2 15:49:2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3/2/9 20:47:52

27.滥用谜格 谜格既然用于改造谜底,若于用格之后,谜底结构或意义未有变化,这格就是滥用, 如果用格之后,面底扣合反而差劲,那这格就更是滥用了。为便于辨别,光举个用格正例 : 例1 日落川上寒(猜市名二 卷帘格) 冷水江 沈阳 评释:谜面诗意是说,太阳下山了(气温下降)江上就觉得寒冷了。合二个市名为谜 底,如不挂格,词意是:在那寒冷的江水中,沈下了夕阳。那江水就不是因日落而冷了。 所以只有在用了卷帘格之后,读底成“阳沈江水冷”,才明确了因果关系而切合题意,这 谜用格是很必要的。 例2 江头望夜照清晖(猜千家诗句 卷帘格) 明月满前川 评释:谜面作“江水前头十五的月亮照耀着光辉”解,谜底按格卷读作:“川前满月 明”,是很切合面意的,但“月满”和“满月”并无二意,都是十五夜月之称,用格之后 底意并无变意。像这样用格而意义未变,就有了“终嫌造作”之弊,因此这格是可不用的 。 同样毛病的如: 例3 偷龙转凤(猜三字经 卷帘格) 性乃迁 例4 保险喜欢看(猜画家 卷帘格) 张乐平 例5 康老子(猜电视演员 下楼格) 李长安 例6 何处着我(猜港艺员 下楼格) 余安安 用格之后扣合反而差劲的如: 例7 一封朝奏九重天(猜成语 卷帘格) 虚有其表 评释:面用韩愈诗句,他是说自己把《谏迎佛骨》的表章呈上皇帝(九重天)驾前。 扣底用白描手法,只从面上的九重天着眼,用“虚”(指天空)来扣合它,卷帘就读成“ 表其有虚”,勉强成了“那表章就有了那天空”的意思,读起来佶屈聱牙,几乎文理不通 。这个谜底如果不用格,按面意释成“天空之上有了那表章”,不是很顺畅可解吗?这谜 不能“格用谜活”,反而弄坏了谜材。 例8 归来每日斜(猜论语句 下楼格) 夕死可矣 评释:本谜先在面上别解,将通常的回归的“归”附会为死。作者更为使谜底的宇序 吻合谜面而用下楼格,改造谜底为“死可矣夕”,字序是恰合了,但那“矣”字无端梗在 中间,读来十分拗口,比起不用格而将底直释扣面差劲多了。从这谜的用格,可揣知本 者单纯注重字字扣死而忽略了笼意传神,动辄借助谜格;谜格之用,在这里就不单是“究 失天然”了。 谜格是用来改造谜底,限制猜法的,一些谜如果在谜面上已对谜底的改造与限制作出 提示,猜者读面即可会意,一般是不另标格的。比如:作者于谜面上先把字写反了,挂出 来猜,猜者自会从反面着想,倘同时标格要人从反面猜,这谜格就属多余的。而且因为他 滥用谜格,无异“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我暴露其所隐,而自丧谜味。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