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灯谜乐园谜艺无涯 → 黄一坤(一木)谜论 下


  共有69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黄一坤(一木)谜论 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斯人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解元 帖子:207 积分:1036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2/11/4 21:06:52
黄一坤(一木)谜论 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28 20:19:01

(6)精粘巧熨应无痕   每听那英的《雾里看花》常常被那种幻化莫测的朦胧美所感染。轻飘摇曳的感觉和含羞娇柔的神态令人心旷神怡。于是突发奇想,将雾里看花的意境移植到谜人对于借代法成谜中的藏玉型在感觉上的反映中去,雾应是借代法成谜的效果在视觉上的映射,看是观赏,花则是经制谜者刻意打扮、藏匿的借代物的化身。谜人就象导演一样把灯光、布景、幕烟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调和的手法使背影“雾化”,又象化妆师将“花”打扮文饰,使“雾、花”充分交融。我们可根据借代物在面句的位置,借代物是否被扯开将其分成:(1)镶珠型,(2)藏玉型。因(1)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故不多论,现只论(2)藏玉型的制法。   汉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其句式、语气、配搭都是经过长期演化而约定俗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1)五言唐诗句式为:00/000,例<1>白日/依山尽,例<2>春眠/不觉晓。属于二段句式,正常应不会读成:白/日依/山尽,春/眠不/觉晓。(2)七言唐诗式为:00/00/000,例<3>桃花/潭水/深千尺,例<4>孤帆/一片/日边来,属于三段句式,当然自然的读法也不会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一/片日/边来。由于人们都按汉语的习惯句式来阅读诗文,即是说如果按正常句式来粘贴借代物就容易被读者发现。谜人的思维方式相对于常人来说是异向思维,它深受别解思维的影响。创作时都试图改变自然习惯读法,将借代物嵌进面句,强烈渲染一种“雾”的氛围,使观赏者觉得在这朦胧的美烘托下“花”更美,目的是要使猜射者眼花潦乱不易识破玄机。   我们不妨以七言诗句作为载体来分析,藏玉型因隐蔽的位置不同分成二类的制法:(1)0A/B0/000,(2)00/0A/B00。在这三段式的(1)(2)类七言句中“A B”合成一个借代物镶嵌在句中且被扯开成A和B分别连接在不同的段节中。(1)类A B分别在1、2段中,(2)类A B分别在2、3段中。下面我们举例论述(1)(2)类成谜过程。   例(1)女子才高艺益高(字一,薮,三奇作)   谜面的正常读法是:女子/才高/艺益高意境巾帼不逊须眉,才艺高超。通过- - - -高 - - - -益高- - - - 的句式来迷惑观赏者。成谜却是缘于作者相中底字“薮”包含子体“枚”-----古代诗人袁枚(字子才),以子才的借代物并将其分开再与“女高”纽合调整为:女子才高。显然,欲破斯谜须将谜面顿读成:女/子才高艺/益高。从三段式变成四段式,打破常规读法。   例(2)湖西夜曲园东风(医学词,输液,三奇作)   谜作者极力造饰,企图通过“湖之西,园之东”这两个景点和“夜曲”、“风”为意境来勾勒出一幅“湖夜乐韵”图。这一“湖”一“园”,一“西”一“东”,一“夜曲”一“风”对称前后呼应的形式极易使人如坠入雾中,而当将面句顿读成:湖西/夜/曲园/东风,你便知道制谜的窍诀在于:谜作者发现俞字可作姓氏解时,展开联想可搜罗到曲园是古代一位姓俞的文学家的号。斯谜的关键在于作者能将借代物曲园扯开后“曲”和“夜”配合,“园”和“东”连接而调成。   有些时候偶然巧合(1)(2)类形成会揉合在一起。如:夫子才子安逸少(歌星,李玟,九能作),面句按正常读为:夫子/才子/安逸少,但如将其顿成:夫/子才/子安/逸少,且夫字作发语词虚化处理时,显而易见谜面隐藏了古代文学家、书法家:子才(袁枚)子安(王勃)逸少(王羲之)。   此外,在创作时为了将借代物粘贴无缝,平熨无痕常常在(1)(2)类句式中的第一、三字位置用上一个关联词(抱词)使之面句文饰自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借代法中的藏玉型制法是:挖出底字所隐藏的被借代物,找出对应的借代物,将借代物扯断成两部,再将前后两部与其它字词组合、调配、隐化借代物,也知道借代物一般应嵌藏在面句中的那个位置。扯断是必经程序,但是如何组合关映却是谜作者谜外功夫的体现。组合关联要与谜底各部联系在一起来思考,谜面借代物的隐化程度即“雾化”度取决于制者的综合调配能力。可见文化“内存量”和知识“储蓄额”是借代法成谜“雾化”的关键,文化知识之露的适时溶滴使“雾化”成为可能,“雾化”恰如其分的把握又使观赏者感觉得“花”真的更美了。      依此类推,借代法藏玉型在其它非七言诗句的面句的借代法的藏隐位置、制法也是一样,都是谜人刻意地改变常人的习惯自然读法,融入自身的成份,跟常人玩捉迷藏式的文字游戏,明眼的猜射者一定知道它藏匿在“那里”-----雾里捕捉到借代物后的那种感觉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7)神奇点化曲通幽   别解是灯谜的灵魂,好的别解在于谜作者能在不同的义项和灯谜自身创作方法中发现,选择最佳的别解点或别解点的梦幻组合。最佳的定点是制作的基础,没有它再好的谜外功夫也难找到切入点。只有最佳定点与谜外功夫的有机巧妙的结合,才会产生出最佳的效果。我们的文义别解方式是别解点载体在谜底来论述。   谜底除字谜由一字构成外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汉字的多义性即一个汉字有几个不同的义项。如果选择别解点不同或别解点组合不同,就可以构成不同的信息链条,而多个信息链条经谜作者的综合调整后筛选出符合作者创作意图和审美志趣的信息链条。   我们不妨以图示说明之。假设谜底有三个汉字且每个有三个义项。我们将下面的图例称为“三三.九点图”。即底为“A B C”且A义项是1 2 3、 B义项是4 5 6、 C义项是7 8 9。依上可以将其分为二类(1)别解点选在A B C各义项任一点上,(2)别解点组合定在A B C中每个或每个以上义项的组合。如果不考虑底字A B C的先后顺序即A B C可以任意排列,那么就要与谜格联系起来。如将A B C排成 C B A是卷帘格,变成 B A C是掉首格,换成A C B是掉尾格,化成C A B 是上楼格,调成 B C A是下楼格- - - - -还有其它调字格等。在一般情况下是按A B C这样的左右顺序来研究别解点的。这类情形我们可以通过数学中的“排列”进行运算可得出好多种信息链,当然如果底字再增加,每个底字的义项数再增加,那么可以显示出更多的信息链。   从上面的“三三.九点图”的分析可以得出许多信息链,但是受灯谜“灵通”感的约束,即信息链条反映的意思是否成文。 要成为灯谜思维的别解链不可能离开灯谜造意成文性的决定作用,所以在“灵通”感的左右下许多信息链已压缩取舍成条数不多的别解链。加之受文题“思想性”的影响,别解链条己存下无几。好多艺术创作都会出现:思想高度和艺术品位的矛盾。就灯谜而言,有的谜作者为了提高谜作艺术品位偏面地追求谬曲度------即别解在感觉上的反映反差大而将一个义是含褒义色彩的底改变成贬义成分的意思。如给画家法乃光制面为:黔驴技穷。这种为追求艺术品位而降低思想高度的做法是被许多谜人所摒弃。   我们知道一个汉字的几个义项有的是本义,有的是比喻义,有的是引伸义。义项与义项之间有感觉的变小,有的变化大。我们把<1>类形式或别解点的文义与底意变化不大形式称之为“轻别解”。<2>类形式称为“重别解”。轻别解和重别解都是别解,无所谓好坏之分,只是在感觉上的反映有轻重而已,只要符合灯谜的成文性和思想性就可以了。所以,在创作时既要反对重“轻别解”,又要摈弃轻“重别解”的作法。   经过“灵通”感、“思想”性的淘汰和作者创作意图、审美志趣的筛选显示出别解链条中别解点或别解点的组合应该说是没有所谓的最佳别解点,因为在具有符合成文性、思想性的前提下只是点的定位不同而已。那究竟有没有最佳别解点呢?回答是肯定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包胥哭秦廷(军事名词,申请退伍,百川作)   2、山阳邻笛夜淒其(五言唐诗句,向晚意不适,三奇作)   3、开户正逢题凤人(成语二,喜出望外,来之则安,九能作)   三例中谜底汉字:申、伍、向、喜、安按汉字的本来义项不可能踏实为:申包胥、伍员、向秀、稽喜、吕安,但是在灯谜独特的思维方式作用下,它可以在汉字固有的义项外增添新的内容,所以说,灯谜的别解点的范围大于我们平时汉字固有的义项范围。严格地说:汉字文义别解点本身没有最佳之说,但是,汉字别解点与其它各部的人物凑合、时空联接,且融入作者的文化积淀、知识积累和灯谜独特的思维方式而结晶成的别解链条应该说是有最佳别解点之说。如上如何将底字踏实为人物这便是谜人超越汉字文义的樊篱而以灯谜自身创作规律来制作的。   曲是灯谜的成谜过程显示出的轨迹,无论其曲线振幅的大小,它是曲的一种表现,而幽是灯谜所追求的结果。曲是通过选择别解点(与本义不同)来反映,所以,定“点”、作“曲”是创作的必经环节,其关键是制者是否具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点得妙,点得神,会使原来平淡无姿的石变成耀眼的金子,而其最佳是“点”到为止。 (8)衔华佩实谁为主   癸未之秋某日,谜友来访。吾示近期之自我感觉良好之作:霸王别去宫中空,欲猜一聊目,底为:富翁。友思之赏之良久后说:碎,吾道:“来日破魏靠子龙”猜电影名“香魂女”如何?友道:甚佳。何哉! 同样是运用错位提字法将母体“去”和“魏”分成三部分,同样给人以“有典化无典”之感觉,为何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品评结果呢?   这使我想起不久前在一本谜刊上看到的一些观点:①单字挂面的谜作也可以评佳;②短小谜面的谜作也可以评佳;③自撰谜面的谜作也可以评佳;④熟面新意的谜作也可以评佳;⑤应景时事的谜作也可以评佳。   读罢这些观点稍有创作经验或接受一些灯谜基础理论的谜人便可以说:这些标准应都是灯谜评佳外在的形式条件。难道谜面字数的多少会决定谜作自身的水平吗?一字面的佳谜也屡见不鲜,几十字这面之佳谜也大量存在;难道“现成面”之作就佳吗?“自撰面”之作就不能挤身佳谜之列吗?其实,即使是“现成面”能与谜面扣合无间吗?何况“现成面”又不一定是佳句,因为所谓的“现成面”可能是极佳的诗句,也可能是某些前人某著作里的一般语句。另外,文学素养丰富创作能力高的谜人他也可能“出口成诗”,难道他精心构撰的“仿诗句”面就比“现成面”逊色吗?   “碎”从灯谜的品评鉴赏角度来说,它是对一则灯谜创作成果的否定,“碎”是谜病之一,然而碎是相对而言。或许一字分成两部不是碎,而一字分成三部或许有人认为碎,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接受了便认为不碎。令人疲倦认同“来日破魏靠子龙”是佳谜那么他肯定也接受魏字分成三部不是“碎”的观点,同样,去字分成三部认为碎吗?富字分成“宫十一”认为碎吗?其实“富”在深“宫”有人寻,能寻得这“富中之宫”已是一种巧提。总之以表象上的碎而不作具体内在的分析便判定一则灯谜的好坏的作法是当前某些唯形式主义者在品评灯谜时所作的错误倾向。   灯谜的评佳标准应以谬曲新颖、奇巧变幻、通达精雅等为内容。以此为准绳来评判一则灯谜的好坏,而不是从表象、外在的方面去鉴赏一则灯谜的优劣。因为徒有外壳而没有灵魂的东西不会打动读者。“谬曲新颖、奇巧变幻、通达精雅”是灯谜评佳标准之丽质,而以碎为借口,以谜面字数的多寡,是否“成”面来论谜评谜那是灯谜鉴赏中的浮华现象,《文心雕龙》中说“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这是论述本质和表象的关系之绝妙佳语。将之套到灯谜的品评鉴赏中便是“谬曲新颖、奇巧变幻、通达精雅”是“实”,其它形式表象要件是“华”,“实”决定“华”,“实”是“灵魂”,“华”是“外壳”,至于上面某些人所说之观点相对于灯谜鉴赏中的评佳标准来说那是“华”中之“浮华”,它根本不可能构成灯谜之评佳标准,是混淆视听之“浮华”。   “华”而不“实”的灯谜评佳标准是不能筛选出能让人信服的灯谜精品。以不求务实的主观心理态度会把握好评佳分寸吗?以不切实际的评佳标准能衡量繁纷复杂优劣并存的灯谜创作结果吗?   灯谜的评佳需要公正,能明辨是非的主观态度;灯谜的评佳需要公平,能明别优劣的客观本质标准;灯谜的评佳应远离主观臆测、浮华乱套的品尝倾向,还我清净纯正的评佳天空。 (9)形扣从宽宜有度      说起“形扣从宽”这一灯谜法则,使我想起了近的和远的两件事:①近日有友来访言及错位提字法便问:乐字能否分成:“丿 丨 木”,吾道不能,这是看错字形。②初学谜时写了一篇论文提到“投入汩罗一大夫”猜潜字。因不知潜字后部是日还是曰,便请教谜学先辈说:有抱词“投”字作变化指明,更何况还有“形扣从宽”的法则呢?这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接受“形扣从宽”之概念。我想通过这两个例子大家应约略地知道什么是形扣从宽和看错字形了,但是到底如何区别好象还不清晰,以致好多变谜作出现看错字形的毛病。   本文试图从汉字的字形变化和内部构成方面来分析“形扣从宽”。汉字的字形内部结构真奇妙,一字中之字形的变化构成几大部变化便成了别的汉字,A杏可变成呆、束、困,B旭字可改成旯和旮,C腽字可变成盟,D加字可化成另、叻,依这一变化可以来分析一些汉字,如整字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束”(杏、呆等混合变化的结果)和一个变化的“政”字。②一个汉字可以隐藏另一个结构错开的汉字,如“汉”字藏于“淑”之中,当然,其中小汉字的某部分可能被缩小或扩大,如淑字中的“上小”便被缩小了。依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错位提字。二、字中之笔划变化,一个汉字中的某笔划稍加变化便变成其它汉字了。如田字可以变成由、甲、申、旧,由于这一特点使许多不细心的谜人落入“看错字形”的陷井。如好多人认为黄字是共和田组成。其实共是错位提字获得,而“由”字看成“田”字是“看错字形”在作怪。   既然汉字内的字形状某部稍加扩大或缩小再与某部配合便可以提取出别的汉字,即是这种扩大或缩小己被谜人所认可,那么汉字形态变化在“形扣从宽”法则的作用下的情况就被人们所接受了。不认为这种汉字形态变化是病谜。同样在汉字内错开地提取别的汉字应该也是被人们所接受的。至于汉字中之笔划变化(包括伸长、缩短、移动、转变等)相对于“形扣从宽”法则来说应该是有限制的。因为稍加变化便会成为别的字你还能从宽吗?那可能是看错字形。我们不妨再举一例:涤。①可以将这个汉字中的“又”或“木”扩大再与“氵”组成“汉”和“沐”字。②可以提取错开的“禾”(即由“丿和木”构成)。③如果将“夂”的笔划稍加变化成“攵”,那么“攵”与“木”不是可以组合成别的汉字汉字-----枚吗?另外,形扣从宽有时允许以平常手写字形近似地顶替正规字形。如:皿字可以约略地认为是由“前”字的上部和“冂”构成。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灯谜的“形扣从宽”是有一定限度,不可能任意改变或增加减少笔划,否则,便会染上“看错字形”这一怪病。当然,恰如其分的把握不但能救治一则灯谜,而且有的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女子才高艺益高(猜字:薮)正是在“形扣从宽”的作用下而将“枚”(袁枚,字子才)的“木”缩小后塞入底字,可见此谜的关健奇巧之处全集中于“枚”字之上,没有“从宽”救不了此谜矣。又如“秦末离乱汉统一”(猜字:涤),没有“形扣从宽”一定不能挖出个“汉”字也不能错开提取出“禾”字。这底字和面句历史典实的连接全仗“形扣从宽”这媒人的凑合。   总之,形扣从宽是一个大法则,它还广泛地运用在“象形法”之中,因象形物和被象形物之间的对应是一种约略大概的认可,宽也有一定的限度,即这种对应是约定俗成的,这种对应的前提是“形似”。而本文所论是在不改变汉字笔划字形构成的前提下对汉字内部构成的某些方面扩大或缩小其字形外观或将汉字内部构成错开那是这个法则所允许的,至于笔划的移动变化,那就要认真对待,切不可一味从宽,因为有时会宽出病来。 (10)珠转词圆神更活      第六届华清杯全国灯谜会猜。余曾以“临行别友泪先垂”猜作家“夏衍”一谜入选前40名创作佳谜。但是无缘进入前10名。为何?不是先分析一下此谜的构成吧! 制者将“友泪”离别成:一、攵、氵、目四部,临字已作抱词即“临到”之意,行阳公,与“氵”可合成“衍”字,而“一攵目”却可组成一个少写了一撇的“夏”字,一撇即可用“垂之先”代替。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说此谜虽不是极佳的谜作,但也没有什么毛病可挑。   后听谜友说:网上有许多谜友不理解这“泪先垂”为什么不取泪之先,却要取垂之先。在“垂之先”处转不生弯来。其实,“先垂”和“垂先”的变化已涉及灯谜中的倒装问题了。下面我们以倒装词为二字且隐藏在七字面句中的形式来论述。依其镶嵌的位置不同分成二类。   ①自然读法。一般倒装词镶在面句中的第12、34、67个字,即倒装词不被扯开来顿读。这是常见的一类,故不多说。   ②非自然读法。一般倒装词隐藏在面句中的第23、45或56个字,即倒装词被扯开。欲破此类谜需先顿读挖出“倒装词”,然后再转换来取其形意。如面句为:OO/OA/BOO将其顿读成:OOO/AB/OO,然后把AB调成BA,例一:“离别白头再折枝”(猜五金词:焊条),我们可以将其读成:离别白/头再/折枝,再取其“再之头”为“一”,离扣“火”,别开“白”成“日”,折开“枝”成“木十又”。倒装法的运用制者更多地思考如何巧妙地凑合BA然后调成AB使A和前一字、B和后一字各组成词以此来迷惑猜者。所以说此类“非自然读法”的倒装更加具有谜的味道。   从灯谜的创作来看好多是①②类混合在一起来。例二:上元舍后野常青(猜香港歌星:舒淇),谜作者将时间(上元)地点(舍后之野)景色(野常青)交织在一起使人想到唐诗人王维的名句:“客舍青青柳色新”,然此谜却在第1、2字和4、5字分别采用①类自然读法和②类非自然读法。全谜应顿读为:上元/舍/后野/常青。其中“上元”取元之上;舍阳企;后野纳野之后;常青(红色娘子军中人)取其姓洪,将“舍”和“予”“洪”和“二”组合而成谜。斯谜之关健在于谜作者的谜面上做点脚手,使之幻化如雾,欲被谜阵需不取“舍之后”而倒取“野之后”。例三:天晚唇香别后村(猜中药名:知时木),制谜者通过“一晚一香一别”的句式来写景言情,使之意境横生。要射中此谜需不被作者刻意制造的“唇香”所迷惑,识破其将②类非自然读法和①类自然读法巧妙地镶在面句中的第2、3字和第6、7字之中。读法也随之变为:天/晚唇/香别/后村。此谜的机关在于作者将“香”字别开成“一木日”三部后分别“天”、唇之晚写部“口”和“村之后”配合成谜。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当猜射者之视点集中中“后”和“唇”上时不但要观察其前之“舍”和“晚”,而且也要观察其后之“野”和“香”,即既要正看又要倒看,因为正看(正装)-------观其正向思维,倒看(倒装)------观其逆向思维,谜作者正是这样正正倒倒地将谜之玄机隐藏得使猜者迷昏不定,无从下手。可见,倒装法中的②类非自然读法是谜作者极力扭变一般人的习惯思维利用倒转形式设下的埋伏。埋得佳者了无痕迹,难于识破。正装-----正向思维人们会自然地接受而倒装-------逆向思维正是谜人制谜时隐藏巧思的谬曲点,它的运用给谜作披上一层神秘莫测的光环。

[本帖被加为精华]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路边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笑星
等级:总督 帖子:329 积分:1174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4/10/12 19:41:1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0/28 20:36:41

作者辛苦,打字的也辛苦


一切领导说了算,两个凡是记心间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半双筷子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甲 帖子:302 积分:1057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2/12/13 18:51:3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5/11/6 16:22:05

文章不错,但题目太大,文中只讲了做谜的一些技巧,于猜则少。

“谜论”二字太大!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