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论坛特设雅座子曰诗云 → 燕过留声(01_02)


  共有942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

主题:燕过留声(01_0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燕云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过客
等级:大学士 帖子:2476 积分:8114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2/10/30 16:05:28
燕过留声(01_0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11/24 23:39:07

1、单身抒怀(年号二)道光、光绪/燕云

这条谜是在11月11日光光节时候做的。那天在水木的古典诗词鉴赏版上,一位网友写了首诗,最后两句是:“最是凄凉同光日,芦笛寂寞为谁吹?”有人评说“同光”倒好像是个年号,由此得到启发,我便回复戏称,此诗可以“光绪”名之。进而作成此谜。类似这样面四字底四字我一般是不太常用的,自然是因为面底字数相同缺少节奏上的变化感,很多人都曾经说起过这个问题。偶一为之想也不算大碍,一来此谜多少有些应景,二来“光光”的连读也使得面底顿读位置并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节奏的重复感,不过自以为以后还是少用为佳。关于标目,“年号二”有过泛之嫌,原本是有调节猜射难度的目的,毕竟这两个年号都非常熟悉,不过却因此误导了很多谜友。由于“光光”在扣合中密不可分,因此猜“光绪、道光”者均不列中。 同目的多个谜底组合成底,即同目集底的问题,狻猊曾戏称这样的谜起评分就要低一些,大约有时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这样吧,因为两底之间有时相去甚远,强靠谜目连缀起来,难免有些生分,这在人名地名谜中尤其明显。不过若谜底人物有密切联系,如猜“干将、莫邪”“苏秦、张仪”“关羽、张飞”就要好得多了。退上一步,至少人物该以同时期同类型为宜,地名该以同国家或同省份同级别为宜。其他集底也大抵类似。

2、前庭银杏蔽高岑(车名)铃木/donia

在评“美其谜曰”的时候曾经提到过,类似“前庭”到底该以何为度?“前庭”扣“广”想必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什么争议,但仅扣一点就难免有些非议了。若以我的看法,这种扣合也属于不宜提倡但不妨一用的范畴,重要的是要看,用过此法之后,全谜是否更加凌乱。此谜中“钅、木、今”等字素都清楚明确,则“前庭”仅取一点仍权可一用,至多不过是一点微瑕,总比全谜处处拆至笔画好得多。 关于“高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还真有不少讲究。盛唐高适、岑参合称“高岑”,清代也有画家高岑,“金陵八家”之一。不过显然面不能作此解了。王安石《哭梅圣俞》中说:“吹嘘可使高岑楼”,“高岑”应是形容高峻之意。晋代诗人陆冲《杂诗二首其一》中有句:“零雨淹中路,玄云蔽高岑”,此处“岑”当指“山小而高也”,这也是“高岑”一词最为常见的用法。暗度此面,“高岑”似亦应解作山,如此一来莫非却是“开门见山”?大约是远处的高岑吧。

3、若有心,当闻过则改耳(二字网络口语)郁闷/谈笑周郎

面中作者应是对“改”字最为看重,扣合时将“耳”字虚词实化,以“改耳”来暗指底中需将“耳”改作“阝”,应属别具匠心。此外,此谜中使用了“过”做为抱合词,最近donia也刚刚在另一则谜中用了“过”字,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过”和“度”均有度过之意,但以此意来做抱合似乎让人摸不到头脑,谜中常有“几度”“十度”之类的用法,我倒认为用“超度”的语义还略为贴近些,其实也还是颇为牵强。此谜中的“过”字似乎可以理解为“闻”字扣合中有误,需要修改,如此或可解释得通。 “郁闷”标作“网络口语”,想来让很多朋友深感郁闷,我对此目也略有保留意见。不过前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校园十大流行网话全解读》的文章,“郁闷”一词赫然在列,看来如今上网的人郁闷的还真是不少啊。

4、早破西漠欲回军(古国名)吐谷浑/燕子

燕子交谜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这次恐怕又有人要把他的谜归到donia名下了。当时便回他说,此面中“破”字仄声,并不合律,自然不会是donia的作品。其实donia也会偶尔作一些不合律的谜面,若真的每谜都要合律,那可真是要伤透脑筋了。不过结果出来,竟然没有一人猜此谜为donia谜作。想来一是另有一条黄氏风格更加鲜明,二来donia也较少这类边塞题材的谜面吧。 比起第二条,这一条的谜面倒好理解得多,出征将士期待早日凯旋,语义明晰连贯,毫无唐突之感。拆字谜忌讳的就是造面不成文或语义晦涩,周郎批评我对这类现象未加理会,其实是不想一次把话说尽。这次偏偏跟他作对,还是点到为止,呵呵。“早破”破出个“吐”字真是叫人无奈,对此的感想类同于前面的“前庭”,也不再重复了。

5、造物的鬼斧神工(李白五言名诗句)天然去雕饰/谈笑周郎

说此谜不能不引用一段话:“第五题本来想猜‘天然去雕饰’的,但谜面的‘鬼斧神工’体现不了,所以还是选了‘自然成妙用’,毕竟还有一个‘妙’字扣题。如果真让我猜中是周郎的谜的话,底是‘天然去雕饰’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他历来是重谜味轻扣合的:)”未经授权,因此隐去姓名,呵呵。这段话读来颇为有趣,但依我看来却恰恰相反,此谜扣合尚可,反是谜味稍淡了。面中“鬼斧神工”四字的确有些误导,猜射中多有“珍、精、妙”等字样,一心要将“鬼神”扣实,其实这里的“鬼神”不就是“造物”么?无论是面的“造物”还是底的“天然”都是在强调非人力所为,“雕饰”也正可照应“斧、工”,“去”字虚化,并无一字突兀而没有着落。就面意而言,确实应无超过此底者。不过底句原义为天然而不做作,别解后为天然形成,就其非人力所为的含义上是非常接近的,别解后反差并不很大。底句中仅“去”字别解力度最大,从原来的“摒弃”别解为表趋势的“来去”的“去”,很有些英语中助动词的意味,好像生生地将其从谜底中抹去了一般,与原诗相比最大的感觉是句子的气势大大地被弱化了,读起来有很大的失落感。 至于此谜的谜目,我觉得倒没有什么大问题。固然,“名句”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味,对于没见过的人,再有名的句子也算不上名句(惭愧,对我来说,这句诗虽然知道,但“名”字在我这里一样打了折扣),不过这句诗如今已被广为引用,网上搜索时借用此句的比例远高于提及原诗,这样的情况还不能称之为名句的话,堪称名句的也就实在不多了。



http://blog.sina.com.cn/yanyun1976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总数 1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