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游子吟论坛  (http://www.youziyin.com/bbs/index.asp)
--  随便聊聊  (http://www.youziyin.com/bbs/list.asp?boardid=7)
----  [原创]化学杂谈  (http://www.youziyin.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5003)

--  作者:青衫司马
--  发布时间:2005/3/23 10:29:40
--  [原创]化学杂谈

化学杂谈 化学,是研究、探索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但是,学了这么多年化学,从事了这么多年与化学有关的专业工作,却仅仅将其理解为自然科学,仅仅应用于自己的试验研究中。 退休之后,不论在灯谜研究会还是在报社,周围都是年轻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才逐渐认识到化学乃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将听到、看到、遇到以及学到、问到的事物,经过整理、分析、消化、吸收,使其变成学问,然后再返回到实践中予以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并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同时尽可能地改造客观世界,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这便是我的广义化学观。

试述我在灯谜学方面不断提高的过程。

原先,我不懂谜,更不懂灯谜与谜语的区别。是宋胜林老师的大度和引荐,44岁那年才误闯谜门。在灯谜组四五年,跟着颠东跑西,进展甚微。19892月,灯谜组引入了每月一次的“考试”制,被逼无奈,才有些许长进。198910 月,在上海“红楼谜会”上,偶得各地谜友鼓励,成为鞭策,才被逼上梁山。出于爱问“为什么”的脾性,开始了对灯谜艺术的探索。在杭州谜友的不断批评指正下,灯谜制作水平也开始有了提高。并逐渐认识到:

灯谜,是基于汉字形、音、义的特性以及其他形式,采用抽象思维模式,通过对某些字、词无形的艺术加工手法(别义或别解),使其跳出本意,衍生新义,由作者、读者、猜者三者互动的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其他形式”,既包括各种花色谜,也包括汉字以外的其他文字或符号,如:汉语拼音字母,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数学算式以及运算符号等。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最后依然离不开汉字的形、音、义,它们或者在谜面,或者在谜底。) 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灯谜与谜语》《试为谜格分层次》《根雕艺术与灯谜》《灯谜创作重在闯和创》《论会意谜的别义与别解》《别义别解如何赢得读者心》等文。 听人说,二流演员难出一流的戏曲理论。我乃是业余的灯谜爱好者,即使退休了,依然是业余的,很难参透灯谜艺术的真谛,只相当于“二流票友”吧。之所以写这些谜文,意在抛砖引玉,试图唤起尽快创建灯谜学。虽然极大多数灯谜爱好者都是业余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灯谜学是能尽快创建并不断完善的。 根据我现在对灯谜的认识,回忆往昔,母亲是我的谜语启蒙者,而父亲则是我的灯谜启蒙老师。春雨绵绵妻独宿、“直了一直,又加一撇,生上一横”、“十字在当中……”、“木字口中栽……”等等字谜,就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给我兄妹们猜的谜。高中的语文老师又为我进一步启蒙。元(奉化地名)上宋,就是他教的。当时我们都猜不出,即使揭了底,还是不明白。老师讲了历史,才理解。无边落木萧萧下(字)曰,也是他教的。为此,老师又讲了一段历史。这两条谜的讲解,都令我很过瘾,也曾引起过我对灯谜的兴趣。根据现在的认识,第二条谜应属重门——先由“萧萧”回溯到南朝时的“齐、梁”,再由“齐梁之下”引出繁体字的“陈”……可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却对它极为赞赏。

在母亲的启蒙下,小学时我还做过一条谜:头发丝吊元宝,见了客人到(动物)倒挂蜘蛛(老家谚语云:蜘蛛倒挂,预示将有客来);几年前,为应征“天水”,将一则儿童谜语稍作修改,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湖里都不见”拿来作面,也颇觉新奇。初中时期,受“去去去,一直去(字)云”的启发,还做过一条字谜,叫“来来来,三点来(字)涞”。

但是,由于我一心只读数理化,长期来甘愿做一个干巴巴的馍,没有将这个爱好继续保持,以致荒芜,不得不于30年后再从头开始。人生四十多,开始学吹打,难!

初中时,一位同学受“目字加两点,不当贝字猜(字)贺”的启发,口拈一谜:“正字少一横,猜止不算狠(字)步”,很受同学们称赞。受此影响,高中时我被语文老师打过两次“X”,第二次的“X”更大,旁边还有四个字:你又错了。原因是我将“步”写成由“止”、“少”两个字素组成的错字了。从小到大,我很少有错字,这次挨批,令我铭记!从中也认识到作谜可不是儿戏,否则会害人害己。在读谜、赏谜过程中,曾看到过形形色色的错字谜,以及有悖常识常理的谜,为此,我写下了“以谜自娱,且莫误人”八个字,以告诫自己。

在武汉,在二汽,我只有本企业和全国各地的同仁。调回杭州后,依然如故。是灯谜让我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朋友,让我开阔了眼界。在学谜过程中,以及在与各行各业人员的交往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仅有助于谜艺的提高,还有助于我在专业方面的放射性思维,从而有助于工作中的创新。

退休之后,我能进都市快报打工,也是灯谜搭的桥。

我的思想向来比较守旧。灯谜研究会成员都比我年轻,报社的绝大多数人员也比我年轻,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接受了一点新思想,心态也开始有了些许年轻化。

在企业,我的文笔还算不错的。但是,在灯谜研究会,我的文学功底就显得十分单薄,在众多高手面前,自愧弗如;在报社,几乎个个都是精英,知识丰富,思路敏捷,想学都学不过来……真是山外有山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9 9:32:51编辑过]

--  作者:燕子
--  发布时间:2005/3/23 12:36:33
--  

建议转谜艺无涯版


--  作者:青衫司马
--  发布时间:2005/3/23 13:59:59
--  
但凭燕子定夺。谢谢!
--  作者:ppsh123
--  发布时间:2005/4/2 23:07:13
--  
化学与灯谜的本质是一致的,其关键都在一个"“化”字。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青衫司马
--  发布时间:2005/4/3 13:45:08
--  
pps123先生的概括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宗旨。